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
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
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磴引青猿。
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
焦山观音岩晚望用宋人赵冰壶韵
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
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
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磴引青猿。
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
注释:
- 冰壶:指《冰壶玉鉴》,为北宋王禹偁所撰的文集。
- 扪读:用手摸着读。
- “虚亭”二句:空亭子上人坐看水天相接的景致。
- 沙头:沙滩上的浅沙处。
- 丛芦:密集的芦苇丛。
- 江上:指长江。
- 白足:白色的鸟,这里指白鹭。
- 扶藤:攀爬在树枝上的藤蔓。
- 苍猿:灰色的猿猴,这里指猕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焦山观音岩晚望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观音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首联“扪读冰壶句尚存,虚亭人坐水云昏。”诗人抚摸着冰壶的诗句,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在虚亭上,人们静静地坐着,看着水天相接的景色,仿佛被水雾笼罩,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描绘了观音岩宁静、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在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
颔联“沙头一雁丛芦没,江上千峰落日吞。”诗人看到沙头上有一群大雁聚集在一起,消失在芦苇丛中。而在江上,千座山峰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壮丽。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大雁和山峰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观音岩的美丽景色。
颈联“扫叶深林逢白足,扶藤危蹬引青猿。”诗人在深林中寻找着落叶,发现了一只白色的鸟儿。在攀爬在树枝上的藤蔓上,看到了几只猕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白鸟和猕猴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观音岩中的生物多样性。
尾联“茫茫目送东流去,终古潺湲漱石根。”诗人望着长江东流而去,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条河流如同一位永不停歇的老人,一直流淌到石头的根部。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长江的流动和石头的生长,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永恒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观音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