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梦想风篁岭,兹游方遂平生期。
短筇扶我入深谷,龙泓水满山腰池。
寻源直到碧厓顶,水帘十丈无人知。
苔衣藓发翠欲滴,奔腾下注千顷陂。
湖不可淫江不屈,比之有道非阿私。
坐令辨才息行脚,况复二老多题诗。
其中产茶甲众岭,明前雨后分枪旗。
一碗乍辨色香味,泠然始信清心脾。
我乡宗伯剧好事,劖碑要并秦米垂。
蚀余漶漫不可识,但觉古意饶幽姿。
层梯曲折俯绝巘,湖光一罅闲中窥。
山云变幻翳林木,野花红白纷交披。
丛篁鸟拂新粉堕,落日渐与西峰离。
徘徊窃恐山灵笑,登顿已足忘其疲。
还须直诣远公宿,坐迟新月悬蛾眉。

【注释】

龙井: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

廿年:二十年。

风篁岭:在今浙江杭州西天竺之东,为钱塘江与西湖之间的一座山。

兹游:此游。

短筇(qióng):竹杖。筇,用竹子做的手杖。

碧厓(yí)顶: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北。

水帘:瀑布的水气飘洒在空中如帘。

苔衣藓发:苔藓的衣裳,长满苔藓。

奔腾:急流冲刷。

辨才:即辩才,唐高僧玄奘弟子。《宋史·释道原传》载:“辩才尝梦一金人语曰:‘我西土胡僧也,来至此寺,欲求佛法,未晓音律,愿师为说。’言讫,其身遂失。”后以“辨才”喻有高深佛理的人。这里指辩才禅师。行脚:指参禅。

比之:比喻。

劖碑:刻碑。秦米:《汉官仪》卷上记淳于长事云:“长安中,尝见《秦颂》,云‘秦氏不世,厥命维新。’长以为妄,乃取书示长史杨孟文、侍中王章宗。孟文读而善之,章宗亦然。长乃大惊。”后因以“秦米”喻高明的诗或文章。

蚀余:《隋书·经籍志》载《石经》一卷,梁武帝时立,刻在石柱上,故称《石经》。《隋书》又云:“自晋以来,多以石经改易文字。”《隋书》又记载:“齐建元四年,诏曰:‘《尚书》《春秋》及诸子百家文字不同,皆须通解。’于是下太府,令集学者撰定科斗字,并诸家文字,凡为二十部,都合一千二百余纸。至是悉毁。唯《石经》存焉。”这里借指《石经》残损模糊难以识别。

古意:古人的情致。

层梯:层层叠叠的台阶。

野花:山野中的花。

丛篁:茂密的竹林。

落日:夕阳。

西峰:指西天目山。

远公:慧远法师,又称慧远大师,东晋僧人,曾住江西庐山东林寺。传说他曾到杭州灵隐寺讲《涅槃经》,并作《阿弥陀经疏钞》。《高僧传·译经篇》载慧远法师所译经论多达七百卷以上,其中不少为佛教经典。

坐迟:坐下来稍等一会。

直诣:径直走到。

坐迟新月悬蛾眉:意为坐下稍候,新月已挂在眉毛上。蛾眉,蛾眉山名;蛾眉水名。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作者游览龙井茶园的经历。首两句写游览龙井山的感受。“风篁岭”,即风篁岭,又名凤篁岭,在今杭州市龙井村西北。作者对这二十年梦想的地方终于实现了,不禁欣喜若狂。“兹游方遂平生期”,表达了自己多年来一直渴望游览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心情十分高兴。“短筇扶我入深谷,龙泓水满山腰池”,描写了诗人在导游的引领下,穿行于山间小路,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寻源直到碧厓顶,水帘十丈无人知”,描述了作者继续深入探索的景象。“湖不可淫江不屈,比之有道非阿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公正无私的态度的赞扬。接着描绘了诗人在龙井茶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一句“坐令辨才息行脚,况复二老多题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