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忆煞永和年,吹尽饧箫水槛前。
十万酒旗春市海,三千玉指伎人船。
绣轮竞接香尘满,珠树遥临璧月圆。
合有吴娘联袂去,茶歌飞断蜀山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指出此诗的主要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最后指出其作用与效果。答题时注意分析该诗句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特点。

“红修倏禊和卢运使”,这是第一句。红修饰禊,和卢运使,这是交代人物和时间。从全诗看,诗人是在清明时节来到浣花溪畔的,是来参加禊事的。“红”即指红色的春衣,“修”是修饰的意思,所以这里的“红”是指穿着鲜艳春衣的人。“倏”,是忽然、突然的意思,“禊”,是古人为避不祥而举行的盛大仪式,通常由官府主办,民间也有参与的。

“清华忆煞永和年,吹尽饧箫水槛前。”这是第二句。“清华”是形容水清如翠的浣花溪,“忆煞”是形容怀念之甚。这里用一个“煞”字,把怀念之情写得很浓重。“吹尽”是用笛声吹得笛子都吹干了,“饧箫”就是糖葫芦,“吹尽饧箫”就是说笛声一直吹到天黑了。“水槛前”,是说吹笛人在水槛前吹笛。这句诗写的是作者在清明时节来到浣花溪边,看到美景,听到美妙的笛声的情景。

“十万酒旗春市海,三千玉指伎人船。”这是第三句,“酒旗”是古代的一种广告形式,用五色绸绢做成旗帜,上面绘有美人或花卉鸟虫等图案,插在门前作为招揽顾客的标志。“伎人船”是说艺妓们的船只。这里说,万船的酒旗在春天的市场上飘着,千姿百态的艺伎们载着她们的歌船,乘风荡漾而来。这里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描绘当时成都的繁荣景象。

“绣轮竞接香尘满,珠树遥临璧月圆。”这是第四句。“绣轮”是华丽的车子,“竞”是争先恐后的意思。“香尘”指车轮扬起的尘土,“珠树”是喻指皎洁的明月,“璧月”也是比喻月亮的圆,这里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明月。

“合有吴娘联袂去,茶歌飞断蜀山巅。”这两句诗是说,在这美丽的春光中,一定有很多像吴地美女一样美丽的女子正在结伴而去,她们的歌声会传遍蜀山之巅,让蜀山之巅的鸟儿也为之飞离原处去寻找新的主人。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②这首诗写于清明节期间,地点是在成都浣花溪畔。③首句点出了时间和人物(红修倏禊和卢运使)。④第二句写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听到的美妙音乐。⑤第三句描写成都市场热闹的景象。⑥第四句描写月夜下的明月。⑦最后两句写了人们结伴而行,歌声传遍蜀山的情景。⑧这首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节日的欢乐气氛。⑨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作有情感的生命体。⑩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比作了蜀山上飞翔的鸟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