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难死亦难,无端刘表学曹瞒。
相从地下孔文举,不解辽东管幼安。
岂复狂名计身后,何须危碣表江干。
悲风卷起涛千尺,恐有蛟龙索赋看。

【诗句解析】

  • 第一句”乱世生难死亦难,无端刘表学曹瞒”:描述了在动荡的乱世中,生与死都变得艰难,而曹操和刘备的事迹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 第二句”相从地下孔文举,不解辽东管幼安”:以孔融和管仲为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
  • 第三句”岂复狂名计身后,何须危碣表江干”:表示自己虽然名声远扬,但却并不追求死后的名声,也不需要在江边立碑纪念。
  • 第四句”悲风卷起涛千尺,恐有蛟龙索赋看”:以悲风和海浪比喻自己的不幸命运,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蛟龙抢走。
    【译文】
    乱世之中,生与死都是艰难的;没有无缘无故地效仿曹操,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效仿刘备。
    地下的孔融就像我一样,可惜没有遇到赏识我的君主;辽东的管仲虽然贤明,但是也因为没有得到重用而被冷落。
    何必再计较死后的名声呢?又何必要在江边立碑纪念呢?
    悲伤的风吹过,掀起的波浪有千尺高,恐怕会有蛟龙来抢夺我的作品吧。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祢衡的评价和怀念之作,通过对其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诗中首先描绘了乱世中生与死的艰难,接着以孔融和管仲为例,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的命运。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自己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同时也对曹操、刘备等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指出他们只是盲目地效仿他人,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自己虽然声名远扬,但实际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困惑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找到赏识自己的人。这种坚定的信念使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他担心自己的命运如同悲风所卷起的海浪一般,随时都有可能被蛟龙抢走。这种担忧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脆弱,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祢衡一生的回顾和思考,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