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虎踞划幽并,险扼开平控北平。
万马边声通绝塞,九龙王气卫神京。
群山西导秦城势,比屋东延汉户名。
今日烽烟消斥堠,也须因暇议屯兵。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长城的古诗,通过描绘长城的雄壮景象和历史意义,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第一句:

  • 雄关虎踞划幽并:雄关指的是雄伟壮观的关口,虎踞则形容地势险要,如同猛虎盘踞。幽并两字在这里可能是指幽州和并州,这两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一带,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强调了长城的重要性和其战略地位。
  • 注释:幽州的北部和并州的东部,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防线,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 赏析: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将长城比作一只威武的老虎,展现了其坚固和不可动摇的特点。同时,“虎踞”一词还暗示了长城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第二句:

  • 险扼开平控北平:开平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这句说明长城控制着从北到南的重要区域。
  • 注释:开平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控制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对于防御外敌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长城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于保卫国土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长城的重视和依赖。

第三句:

  • 万马边声通绝塞:万马边声指的是边疆传来的战马嘶鸣声,绝塞则形容边关遥远,难以到达。
  • 注释:边疆传来的战马嘶鸣声,象征着边关的紧张气氛。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绘边疆的紧张氛围,传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第四句:

  • 九龙王气卫神京:九龙王气指的是龙的王者之气,象征帝王之权威;神京则指代京城北京,即现在的北京市。这句话用神话传说中的龙和帝都来比喻国家的繁荣与强大。
  • 注释:龙的王者之气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而神京则代表着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 赏析:这句话通过神话传说中的龙和帝都来比喻国家的繁荣与强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五句:

  • 群山西导秦城势:群山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秦城则是指古代秦国的国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这句描述了长城如群山一样延伸,引导着秦朝的国都咸阳。
  • 注释:长城像群山一样延伸到远方,引导着秦朝的国都咸阳。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绘长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长城的深厚情感。

第六句:

  • 比屋东延汉户名:比屋指的是每家每户,东延则形容长城向东延伸。这句意味着长城向东延伸到了汉代的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注释:长城像房屋一样延伸到每家每户,向东延伸至汉代的国都长安。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绘长城向东延伸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长城的深厚情感。

第七句:

  • 今日烽烟消斥堠:烽烟指的是边境上的烽火信号,用以传递敌情。斥堠则是一种巡逻制度,指巡逻人员在路上设置的标志,用以侦察敌情。这句表示现在边境上的烽火已经被解除,不再有敌人的威胁。
  • 注释:边境上的烽火信号已经不存在了,不再有敌人的威胁。
  •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绘边境上的平静景象,反映了国家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稳定。

第八句:

  • 也须因暇议屯兵:因暇即利用空闲时间,议屯兵则指讨论如何屯守军队。这句意味着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加强国防,防止战争的发生。
  • 注释: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应该利用空闲时间讨论如何屯守军队,以防止战争的发生。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安定时不应忽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这首诗通过对长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祝愿,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