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饱读书五车,磊落胸藏天地庐。诗笔纵横一万里,山川览胜神蘧蘧。
讲学武昌十五秋,闲来携酒登南楼。二别中峰尽在目,直欲濯足江汉流。
凭栏不尽登临乐,还向楼头抱衡岳。洞庭波涛思渺然,十二青螺自卓荦。
惜不得平叔紫金丹,遥躔朱鸟控黄鹤。又不得长房缩地方,移取湘帆九面置之几砚角。
何物丹青工描摹,为君写作望衡图。足踏芒鞋首戴笠,一童抱琴来于于。
扪星未观意气壮,开云已觉精诚孚。指点层峦插天出,雁声几阵飞过无。
岣嵝禹碑扫藓读,石青字赤多模糊。朅来归订游山草,眼界何止空蓬壶。
愧我卅年老京洛,僦居久被尘网络。一览此图神欲飞,愿与同订寻山约。
【注释】衡山:即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熊两溟:熊元臣(1602—1695),字元亮,号两溟,湖广黄冈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望衡图为熊两溟题”是说诗人希望与熊元臣共同欣赏并研究这幅描绘南岳的画作。五车:指书籍极多。磊落胸藏天地庐:心胸坦荡,如同天之高阔、地之广博。诗笔:指书法。纵横一万里:指书法笔势雄浑奔放。山川览胜神蘧蘧:形容游山玩水时心情愉快。武昌:今湖北武汉市。南楼:指黄鹤楼。二别:分别。中峰:即中峰寺,位于湖南衡阳。濯足江汉流:在江边洗脚,表示游赏之情。凭栏不尽登临乐:登高远眺,兴致勃勃。抱衡岳:拥抱着衡山。洞庭波涛思渺然:洞庭湖的水波涛浩渺无边。十二青螺:指洞庭湖上著名的青螺岛。长房缩地方:传说中的神仙能缩小空间,这里指把船移开,让船进入洞庭湖内。湘帆:湘江上的帆船。九面置之几砚角:把画中的船只置于砚台一角。何物丹青工描摹:什么笔墨能够描绘得如此生动?为君写作望衡图:为你绘制一幅《望衡图》。芒鞋:用草编成的鞋,穿起来轻便。首戴笠:头上戴着斗笠。于于:同“欤”。扪星:用手触摸星辰。未观意气壮:没有看到你意气风发的样子。朱鸟:古代传说中西方白虎星宿所化之神,主南方,亦称南极老人星。黄鹤:传说中的仙人骑黄鹤升天的典故地。长房:传说中的神仙之一,据说他住在华山下,能缩地而居。移取:搬来。湘帆九面置之几砚角:将画中的九只帆船置于砚台一角。岣嵝:山名,位于湖南衡阳市西南。禹碑: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石碑。扫藓:清除苔藓。石青字赤:指石碑上青绿色的字迹和红色的文字。朅来归订游山草:《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曾作《解嘲》,其中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之句,意思是我让羲和驾着马车缓缓前行,不去追赶太阳,后来被误解为“朅来”,即归来。游山草:指游山时的诗稿。眼界:眼界所见。空蓬壶:比喻空虚、渺小。愧我卅年老京洛:惭愧自己三十年来一直居住在京城洛阳。僦居久被尘网络:租住在此已久,被世俗的尘埃污染了。一览此图神欲飞:一看此幅画,仿佛有一股清风吹拂着我的神志。愿与同订寻山约:我希望与你一同约定寻找山林,共度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作者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首联起兴,点明诗题。《望衡图为熊两溟题》是诗人希望与熊元臣共同欣赏并研究这幅描绘南岳的画作。“五车”指书籍极多。“磊落胸藏天地庐”形容心胸坦荡,如同天之高阔、地之广博。“诗笔纵横一万里”指书法笔势雄浑奔放。“山川览胜神蘧蘧”,形容游山玩水时心情愉快。“武昌”指的是现在的武汉,“南楼”是指黄鹤楼。“二别中峰尽在目”指分别时,熊元臣已经离开,但熊元臣留下的画作仍然历历在目。“直欲濯足江汉流”,表达了作者想要在江边洗脚,表达出游赏之情。“凭栏不尽登临乐,还向楼头抱衡岳”表现了作者登高远眺的兴致勃勃之情。
颔联写画中的景物。“洞庭波涛思渺然”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湖水波涛浩渺无边。“十二青螺”指洞庭湖上著名的青螺岛。“长房缩地方”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能缩小空间,这里指把船移开,让船进入洞庭湖内。“湘帆”指湘江上的帆船。“九面置之几砚角”把画中的帆船置于砚台一角。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画面中的景物进行精细的描写。
颈联抒发情感。“何物丹青工描摹”,问为什么只有他能画出如此动人的景色呢?“为君写作望衡图”表明作者为熊元臣创作《望衡图》的决心。“足踏芒鞋首戴笠”表现出诗人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一童抱琴来于于”描绘出一个小孩抱着琴来到诗人面前的情景。“扪星未观意气壮”指作者还没有看到熊元臣意气风发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熊元臣精神风貌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自己的感慨。“开云已觉精诚孚”指作者已经察觉到熊元臣的真诚和坚定的信念。“指点层峦插天出”指出画中的山峰高耸入云。“雁声几阵飞过无”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岣嵝禹碑扫藓读”指作者对古代文化遗址的欣赏。“石青字赤多模糊”,指石碑上青色的文字和红色的文字都显得模糊不清。“朅来归订游山草”指诗人已经回到故乡准备开始他的游山之旅。“眼界何止空蓬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愧我卅年老京洛”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总结。“僦居久被尘网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现在生活状况的无奈和感慨。“一览此图神欲飞”表明诗人对于这次游山之旅的期待。“愿与同订寻山约”表达了诗人愿意与熊元臣一起制定一个寻找山林的约定,共度时光。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