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右北平,孤竹遗风古。
缅怀采薇人,高义长虹吐。
逃名非所知,祇不愧仰俯。
孔孟许成仁,黄农歌自苦。
只今千载下,祠庙荒烟雨。
后贤景余芳,努力勤救补。
宪府肃双旌,神君凛铜虎。
卓哉希圣心,清风满三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和提示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联“驱车右北平,孤竹遗风古”:我驾车来到右北平,这里的遗风依然古色古香。诗人从自己的所见出发,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颔联“缅怀采薇人,高义长虹吐”:追忆当年周文王访求隐士的故事,他们高尚的义行犹如彩虹般美丽而耀眼。诗人借史咏怀,表达了自己对贤者的崇敬之情。

颈联“逃名非所知,祇不愧仰俯”:躲避名位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不想辜负自己对国家的敬仰与忧虑。诗人通过这一联表明了自己不为名利所动、只愿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尾联“后贤景余芳,努力勤救补”:如今后人的事迹也值得我们景仰,我们要勤奋努力,去弥补历史的不足。诗人以总结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答案】

示例一:

《古诗十九首》是魏晋时期文人五言抒情短章的选辑,共19首400余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已难确

指,一般认为是东汉末年文人无名氏所作。这些诗多写游子思妇、朋友送别、闺怨宫廷失宠等主题,抒发了人生离别之痛、仕宦失意之悲、游子离乡之苦,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示例二:

(1)

《古诗十九首》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怀的诗歌有两首,即《行行重行行》和《青青河畔草》。这两篇作品都是

抒写了游子久役不得还的哀叹。两诗都运用赋体铺叙方式,先描绘环境,然后直抒胸臆,最后归结为“忧思”的主题。

译文:

驱车来到右北平,这里仍然保留着古代遗风。

怀念当年采薇的隐士高人,他们的高尚德行就像彩虹一样辉煌灿烂。

逃离功名地位不是我所追求的,只是不愿辜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关怀。

孔孟称赞成仁之人,黄农歌颂自食其力的人。

如今千载之下,祠庙早已荒废,只余雨烟。

后人景仰前贤业绩,勤奋努力去补救。

宪府肃然起敬双旌旗,神君凛然如铜虎之威。

真是圣德之心啊,清正之风弥漫三辅。

赏析:

《古诗十九首》是魏晋时期文人五言抒情短章的选辑,共19首400余句。这些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

现实,抒发了人生离别之痛、仕宦失意之悲、游子离乡之苦,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行行重行行》和《青青河畔草》都是抒写了游子思乡情怀的作品。这两篇作品都运用赋体铺叙方式,

先描绘环境,然后直抒胸臆,最后归结为“忧思”的主题。

(2)

示例三:《赠白马王彪》是一首汉魏之际五言诗,作于建安二十四年(219),诗人因遭逢变故而心情抑郁,

遂作此诗寄赠给友人王霸,以表达内心的愤懑。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一问一答之间,透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

感慨及对生死别离的哀伤。

译文:

你驾着白马远去,那骏马四蹄生风。我送你到城北门,回头望你在长安城外,我不禁泪流满面。

我听说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事,从此天下绝弦不再弹,难道这是由于琴声太美吗?我听到你骑马离去的声音,就像伯牙摔琴一样悲痛。

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你的心远离了故土,就像鸟儿离开了树林,飞向万里之外。

现在你身在吴国,我独守空房,两地相思,情何以堪!

赏析:

这首诗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夏作于白马县的。诗人当时客居邺县近一年,时值初夏,正是杨柳葱茏、绿草萋萋的好季节,然而诗人却无心赏玩。他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遥望友人远去的背影,满腔思念之意溢于言表。

诗人以问答形式写来,语言明白晓畅,情感真挚深厚,是一首风格质朴自然而又感情真挚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