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滩南下九里曲,红雨锦鳞映波绿。老渔家住山之南,作椮养鱼如养蚕。
终年持竿不离手,截江而取心尤贫。西岸鸣榔应东岸,大罟云合人声乱。
挺叉纷从烟波入,溅沫飞涛走惊电。细鬣巨鳞不知数,登盘更爱雪花粲。
楼头少妇取作羹,手执双鲤不忍烹。放尔径渡桃花水,尺素凭寄千万里。
却羡生涯易足似渔家。夫举网,妇拿槎,年年不负潭上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捕鱼场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及赏析:
第一句:“涩滩南下九里曲,红雨锦鳞映波绿。”
- 释义: 在陡峭的山岸边,有一片红色的雨点落下,水面上反射出鱼儿的影子。
- 译文: 在陡峭的山岸下,有一条河,河水中有红色的东西洒落,水面上映出鱼的影子。
- 关键词: 涩滩、南、九里曲、红雨、锦鳞
- 注释: “涩滩”指的是水流湍急的河滩;“南”表明地理位置;“九里曲”形容河流弯曲的程度。
第二句:“老渔家住山之南,作椮养鱼如养蚕。”
- 释义: 一位老人住在靠近山的南部,他如同养蚕一样精心照料着鱼。
- 译文: 一个住在山南的老渔民,他像养蚕一样照顾着他的鱼。
- 关键词: 老渔家、山之南、作椮
- 注释: “作椮养鱼”是一种传统的养鱼方法,即用木桶或容器装水以保持鱼的生存环境。
第三句:“终年持竿不离手,截江而取心尤贫。”
- 释义: 每年夏天,他都会拿着钓竿,即使不捕捞也会一直握着它。但为了取鱼心,他不得不冒险去深水中。
- 译文: 他每年都手持钓竿,即使不捕捞也始终握着不放,但是为了获取鱼的心脏,他不得不冒着危险到深水中去。
- 关键词: 持竿、截江、心
- 注释: “截江”是指进入水中,寻找鱼的心脏。
第四句:“西岸鸣榔应东岸,大罟云合人声乱。”
- 释义: 西边的渔民敲打着船舷,回应着东边的渔民,渔船集结在一起,人们的声音杂乱无章。
- 译文: 西边的渔民敲着船舷,东边的渔民也敲着船舷回应,渔船聚集起来,人们的声音嘈杂混乱。
- 关键词: 鸣榔、大罟、云合、人声乱
- 注释: “鸣榔”是敲打船舷的动作,这里指渔民们互相呼应。“大罟”指的是大的网。
第五句:“挺叉纷从烟波入,溅沫飞涛走惊电。”
- 释义: 渔叉被纷纷从烟雾弥漫的水域中取出,溅起的水花犹如闪电一般。
- 译文: 渔叉从烟雾缭绕的水域中被一一取出,溅起的水花犹如闪电般耀眼。
- 关键词: 挺叉、烟波、溅沫、飞涛、走惊电
- 注释: “挺叉”是指使用渔叉捕鱼的动作。“烟波”形容水面上的雾气。
第六句:“细鬣巨鳞不知数,登盘更爱雪花粲。”
- 释义: 那些细小的鱼鳞和巨大的鱼鳞不计其数,盘中的雪白鱼肉让人爱不释手。
- 译文: 那些小鱼和大鱼的鳞片不计其数,盘中的雪白鱼肉令人喜爱。
- 关键词: 细鬣、巨鳞、雪花粲
- 注释: “细鬣”指的是小的鳍片;“雪花粲”形容鱼肉的颜色洁白如雪。
第七句:“楼头少妇取作羹,手执双鲤不忍烹。”
- 释义: 楼上的少妇将鱼做成了汤,虽然手中有两条鲤鱼但仍然不忍心煮。
- 译文: 楼上的少妇把鱼做成了汤,虽然手中有两条鲤鱼,但她仍然不忍心煮。
- 关键词: 楼头、少妇、羹、双鲤、不忍烹
- 注释: “楼头”通常指高处的地方。“双鲤”指的是两条鲤鱼。
第八句:“放尔径渡桃花水,尺素凭寄千万里。”
- 释义: 让你顺着桃花盛开的水路继续前行,我将用这尺长的书信寄送你千里之外的思念。
- 译文: 你顺着桃花盛开的水路继续前行吧,我将会用这封信寄送你远方的思念。
- 关键词: 桃花水、尺素
- 注释: “尺素”在这里指的是书信的长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村的日常生活和渔民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红雨”、“锦鳞”、“飞涛”、“雪花粲”,都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之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描写农村生活和人情世态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