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里一孤楼,依稀认旧游。
云霞迷远树,风露接清秋。
入室人何在,临溪水自流。
挑镫宵不寐,虫语助悲秋。
晚至坊前村
望里一孤楼,依稀认旧游。
云霞迷远树,风露接清秋。
入室人何在,临溪水自流。
挑灯宵不寐,虫语助悲秋。
注释:
- 晚至坊前村:傍晚时分抵达了坊前的村庄。
- 望里一孤楼,依稀认旧游:远远地看到一座孤零零的楼,仿佛是在寻找过去的游历之地。
- 云霞迷远树,风露接清秋:云雾缭绕,远树若隐若现;风和露水相连接,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 入室人何在,临溪水自流:进入屋子的人在哪里?面对溪流,水自行流淌。
- 挑灯宵不寐,虫语助悲秋:挑着油灯熬夜,难以入睡。夜晚的虫鸣声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归人的抒情诗。诗人以“晚至坊前村”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夜景。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孤楼、远树、风露等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对旧游地的怀念之情。尤其是“风露接清秋”,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后四句则转向室内,诗人通过“入室人何在”这一疑问,表达了对过往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临溪水自流”一句,又巧妙地将视线引向溪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挑灯宵不寐,虫语助悲秋”,更是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他的忧郁与悲凉。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秋夜中独自徘徊的思乡游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