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塞外草,寒沙无深根。
加以牛羊践,重以烈火焚。
一冬久不死,复与春风新。
春风自皇都,万里释逋臣。
东向再拜起,欲语声且吞。
不知当何为,但有涕泪纷。
上堂交簿书,元戎劳语温。
下堂解佩刀,长揖辞官军。
自惟多疚躬,赦宥邀殊恩。
所愧犬马齿,十无二三存。
岂复及鞭策,但得长苦辛。
生少南山田,死没东海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萋萋塞外草,寒沙无深根。
注释:萋萋(qī qī,茂盛的样子),塞外(塞外的边塞),寒沙(寒冷的土地),无深根(没有深根,无法生根)。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荒凉的塞外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 加以牛羊践,重以烈火焚。
注释:加以(再加上),牛羊(指放牧的牛羊),践(践踏),重(又,再次),烈火焚(被大火焚烧)。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草原上被牛羊践踏和烈火焚烧的场景,表达了草原的荒凉和生命的脆弱。
第三句: 一冬久不死,复与春风新。
注释:一冬(一个冬天),久不死(长时间不死亡,形容生命力顽强),复(又,再次),春风(温暖的春风)。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和不屈。
第四句: 春风自皇都,万里释逋臣。
注释:春风(春天的风),皇都(京城),赦宥(宽恕,赦免),逋臣(未归顺或流亡的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风带来了好消息,使得长期在外流亡的人们得以回到京城,结束了他们的流浪生活。
第五句: 东向再拜起,欲语声且吞。
注释:东向(面向东方),再拜(两次拜),起(起身),欲语(想说),声且(声音)吞。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收到好消息后,激动得想要说话但声音却哽咽的情景,表达了喜悦和激动的情感。
第六句: 不知当何为,但有涕泪纷。
注释:不知(不知道)、当何为(应做什么)、涕泪纷(泪水纷纷)。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在得知好消息后的迷茫和悲伤,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只能以泪水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七句: 上堂交簿书,元戎劳语温。
注释:上堂(走上台阶),交簿书(交接公文),元戎(主帅或将领),劳语(问候的话语,温和)温(温暖)。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主人公在官府工作时的场景,他忙碌地处理公文,同时得到主帅的亲切问候和安慰。
第八句: 下堂解佩刀,长揖辞官军。
注释:下堂(走下台阶),解(解下),佩刀(佩戴的武器,此处指剑),长揖(行大礼,拱手作揖),辞官军(辞去官职,从军中退役)。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离开军队,辞去官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军旅生涯的告别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第九句: 自惟多疚躬,赦宥邀殊恩。
注释:自惟(自己考虑)、多疚躬(内心感到愧疚)、赦宥(赦免、宽恕),邀(求得)殊恩(特别的恩惠)。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过去所犯过错的自我反省和对赦免的渴望,希望获得特别的恩惠和宽恕。
第十句: 所愧犬马齿,十无二三存。
注释:所愧(所惭愧的是自己的年龄),犬马齿(比喻年老体衰),十(十分之几)、二三存(剩下的不多)。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他觉得自己如同年迈的狗马一样,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活力和斗志。
第十一句: 岂复及鞭策,但得长苦辛。
注释:岂复(岂敢再,不再),及(赶得上)、鞭策(鞭子、驱使的意思,引申为鼓励、激励)、长苦辛(长时间的辛劳)。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过去的辛劳和付出的反思,他已经不再追求更多的鞭策和激励,只希望能够享受长久的辛苦生活。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