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下星未希,鸡鸣何草草。
旅梦无端倪,征裳亦颠倒。
登岫逐落月,入林惊栖鸟。
野风自萧瑟,陇霞渐缥缈。
忽觉马首横,始见龟蒙绕。
孤村李花明,茆屋鹊声晓。
居人启户观,慰我万里道。
山川易为远,岁月易为老。
局促风尘间,安得颜色好。

【注释】

露下星未希:指天还没有亮。

鸡鸣何草草:天刚亮时,鸡叫得多么急促啊。

旅梦无端倪:我的旅居之梦没有明确的前途。

征裳亦颠倒:我穿着旅行的衣服也颠倒错乱了。

登岫逐落月,入林惊栖鸟:登上山巅追逐着月亮的下落,进入树林中惊扰着栖息的鸟儿。

野风自萧瑟,陇霞渐缥缈:野风吹拂着,天色显得更加凄凉;远山的晚霞渐渐变得缥缈而遥远。

忽觉马首横,始见龟蒙绕:突然间觉得马头低下来,才发现龟蒙山环绕着我。

孤村李花明,茆屋鹊声晓:在孤零零的小村里,李花盛开着明亮的花朵;在简陋的茅屋旁,喜鹊的叫声在清晨响起。

居人启户观,慰我万里道:村里的人打开门观看我,安慰着我这走万里路的人。

山川易为远,岁月易为老:自然景观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和岁月感。

局促风尘间,安得颜色好:身处纷扰的世俗之中,怎能得到好的颜色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行役生活的诗。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夜幕刚刚散去,曙光初照,就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从早晨开始,一路走来,一直走到傍晚才来到一个地方,这里山高树密,景色优美,但也是人烟稀少,十分荒凉。诗人在这里看到了李花盛开,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感到了自然的亲切。但是这种美好的景象并不能使诗人的心情愉快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仍然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中,依然要继续他的旅途。

此诗开头两句是说,天还未亮,就听到了鸡叫声,而且声音很急,说明诗人起得早。“露下”三句写诗人早起赶路的情景。露水还未干,天还没亮,就听到鸡叫声,说明时间还很早;天刚亮时,又听到鸡叫声,表明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两句既写出了时间的紧迫,又表现了诗人对旅途时间的珍惜。

“登岫逐落月,入林惊栖鸟。”四句写诗人登山涉水,追寻落月与惊飞的鸟儿。“登岫”“入林”,都是登山涉水的动作。诗人沿着山路向高处走去,追随着夕阳下山的方向,直到太阳完全落山,这才停下来休息。这时又听到树上有鸟儿飞起的声音,原来是一只喜鹊。喜鹊是报晓的鸟,诗人听到它的声音,就知道天快亮了。“野风自萧瑟,陇霞渐缥缈。”四句写诗人在山林中行走所见的景物。这里的“萧瑟”,并不是秋风萧瑟的意思,而是形容草木凋零、衰败的样子。“陇霞渐缥缈”,陇上的天空渐渐模糊不清、飘渺不定了。这四句写景,写得很有层次,由近及远,由实到虚,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幽深的境界。

“忽觉马首横,始见龟蒙绕。”四句写诗人在山中迷路的情况。“马首横”是说马头歪了,说明诗人骑的马跑得很快或者他走得很快。“龟蒙绕”是说龟蒙山在围绕在他的周围,也就是说他在山中迷了路。这四句写景,写得很有情趣,既写出了诗人迷路的惊险,又表现出他不畏艰险的性格。“孤村李花明,茆屋鹊声晓。”四句写诗人在山中遇到的两个小村庄和简陋的茅屋。这两个小村庄只有几间茅屋,显得很孤单,所以用“孤村”来形容;这些茅屋的顶上长着李花,而且开着明亮的花朵,所以用“李花明”来描写。这些茅屋旁边住着喜鹊,早上喜鹊的叫声很响亮。这两句写景,写得很有生活气息,使人感到诗人仿佛就在其中生活一样。“居人启户观,慰我万里道。”“居人”指村民。“慰我万里道”意思是说,这些村民打开门来看望诗人,安慰诗人走完了这么长的路。这四句写景,写得很有人情味,不仅写出了诗人与民同乐的喜悦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人民深深的爱意。

前六句写诗人早起赶路的情景和在途中所看到的景物;后四句写诗人在山中迷路和遇到两个小村庄及简陋的茅屋的情景。全诗以叙事为主,通过记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来表现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