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有余霖,四十老一衿。
谒我蕺山麓,涕出悲不任。
谓公今诗史,乞为雷门吟。
我兄名曰震,雷门乃其字。
霖生托遗腹,母老欲见弃。
兄嫂争乳之,兄怙嫂则恃。
母亡霖六龄,九龄兄授经。
霖愚复多病,支拄求蔘苓。
病则夺书笈,愈则还镫檠。
欲继先子业,恐伤予季情。
回忆七龄时,兄子同病疡。
戒嫂善视叔,叔愈他何伤。
日夕嫂抱持,兄子掷在床。
我啼嫂则泣,我笑兄则欢。
三十授弟室,黾勉庠序间。
嗟我衣上线,嫂泪存斑斑。
嗟我笥中书,手泽兄丹铅。
兄嫂六十没,合葬上林村。
南山宋家隩,有我兄嫂坟。
兄以贫废学,为医活千人。
活者恸兄死,安得赎其身。
霖困蓬蒿中,惧掩兄嫂贤。
椎心泣血辞,愿公采斯言。
我为一一书,孝义至斯止。
愧彼尺布谣,用以资国史。
这首诗是余姚余霖的自叙诗,描述了他与兄嫂的生活和兄弟情深。下面是逐句解读:
- 雷门吟: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作者的家族和生活经历,特别是他与哥哥的关系。”雷门”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家族名,而”吟”则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 余姚有余霖,四十老一衿: 余霖是诗中的叙述者,他在四十岁时已经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了。”一衿”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读书人或士人的装束。
- 谒我蕺山麓,涕出悲不任: 余霖在拜访他的哥哥时,因思念兄长而悲伤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谒”意味着访问或拜访,”泣”是哭泣,”悲不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 谓公今诗史,乞为雷门吟: 余霖请求他的哥哥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他的一生,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兄弟情谊。
- 我兄名曰震,雷门乃其字: 余霖的哥哥有一个名字叫做“震”,而“雷门”是他的别号或字。这可能意味着余霖的哥哥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 霖生托遗腹,母老欲见弃: 余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的母亲年纪大了,想要把他抛弃。这可能是因为母亲年老体弱,无力照看孩子。
- 兄嫂争乳之,兄怙嫂则恃: 余霖的哥哥和嫂子争夺孩子的奶水,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想照顾这个孩子。但哥哥依靠嫂子,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嫂子更可靠。
- 母亡霖六龄,九龄兄授经: 余霖在他妈妈去世后的六年(六岁)开始读书,然后在九岁的时候,他的哥哥教他读书。
- 霖愚复多病,支拄求蔘苓: 余霖虽然很聪明,但经常生病,需要用人参、茯苓等草药来治病。
- 病则夺书笈,愈则还镫檠: 当余霖生病时,他会把书籍放在书篮里拿走,等痊愈后会把它放回原处。这可能意味着他对学习非常认真。
- 欲继先子业,恐伤予季情: 余霖想要继承父亲的事业,但这可能会伤害到他的小弟弟。这表明余霖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
- 回忆七龄时,兄子同病疡: 回忆起自己七岁时,哥哥的孩子也生病了。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小时候就受到了家庭的照顾。
- 戒嫂善视叔,叔愈他何伤: 告诫嫂子要好好照顾叔叔,因为他好了其他人也不会受到伤害。这反映了余霖对家庭的关心和责任感。
- 日夕嫂抱持,兄子掷在床: 每天傍晚,嫂子都会抱着哥哥的孩子玩耍,而哥哥的孩子则被扔在床上。这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
- 我啼嫂则泣,我笑兄则欢: 当余霖哭时,嫂子会哭泣;当他笑时,哥哥会高兴。这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 三十授弟室,黾勉庠序间: 三十岁时,余霖将弟弟嫁给别人,并尽力让他在学府中学习。这反映了余霖对弟弟的期望和支持。
- 嗟我衣上线,嫂泪存斑斑: 感叹自己穿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而嫂子的泪水还在脸上。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不满。
- 嗟我笥中书,手泽兄丹铅: 感叹自己书架上的书都是哥哥的手迹。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对他的哥哥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 兄嫂六十没,合葬上林村: 哥哥和嫂子都已经去世,他们被安葬在上林村。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对家人的离去感到遗憾和悲伤。
- 南山宋家隩,有我兄嫂坟: 南山宋家坳有我哥哥嫂嫂的坟墓。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对家族成员的记忆和怀念。
- 兄以贫废学,为医活千人: 哥哥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成为医生救治了上千的人。这可能意味着哥哥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活者恸兄死,安得赎其身: 活着的人为哥哥的去世感到悲痛,他们怎么能赎回自己的生命呢?这可能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离世的无奈和哀伤。
- 霖困蓬蒿中,惧掩兄嫂贤: 余霖在贫困中挣扎,害怕掩盖了哥哥嫂嫂的贤德。这可能反映了余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担忧。
- 椎心泣血辞,愿公采斯言: 悲痛地写下这份辞呈,希望能得到您的采纳。这表达了余霖对公正和理解的渴望。
- 我为一一书,孝义至斯止: 我写下这封信是为了表达我的孝顺和义务,直到我结束生命为止。这可能表明余霖对孝道的重视和坚持。
- 愧彼尺布谣,用以资国史: 我惭愧于那些歌颂小人物的诗歌,它们应该被用来记录国家的大事。这可能意味着余霖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