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淡白过清明,新绿含黄出远林。
闻道寺门堪望海,自摩老眼欲登临。
【注释】
天津:今天津市。杂感:杂记感想。杏花淡白:指杏花颜色淡白如雪。过清明:过了清明节。新绿含黄出远林:新绿含黄色出现在远处的树林里。寺门:指寺庙的大门。望海:指遥望大海。自摩老眼:自己擦去老眼(指眼睛有病)。欲登临:想登上高处。
【赏析】
《天津杂感》是清代诗人王士祺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杏花、新绿、远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欣赏。
首句“杏花淡白过清明”,描绘了杏花的颜色淡白如雪。这里的“杏花”指的是早春时节的杏花,而“淡白”则形容了杏花的颜色清淡、洁白。杏花是春天的象征,它代表着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句诗通过描写杏花的颜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新绿含黄出远林”,描绘了新长出来的嫩绿植物中夹带着一些黄色的叶子。这里的“新绿”指的是刚发芽生长的嫩叶,而“黄”则可能是由于季节变化或阳光照射的原因导致的。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对人生的一种隐喻,即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第三句“闻道寺门堪望海”,描绘了寺庙大门旁边可以看到大海的景象。这里的“闻道”可能是指听到别人提及,或者是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这里的“寺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而“望海”则是说站在寺庙门口可以遥望大海。这句话通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自摩老眼欲登临”,描绘了作者擦去老眼(指眼睛有病)之后想要攀登高远之处。这里的“自摩”可能是指自己擦拭眼睛,也可能是说自己擦去老眼中的尘埃或污垢。这里的“老眼”指的是作者自己的眼睛,而“登临”则表示想要攀登到高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要积极面对,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