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壁施窗忆壮年,推窗海色自无边。
人间正有千重恨,呵壁凭谁更问天。

【注释】

四月廿八日:四月二十八日。

抉壁施窗:在峭壁上凿窗户(比喻身处险境,不能自拔)。

忆壮年:回忆当年年轻的时候。

推窗海色自无边:推开窗户看见大海,海水无边无际。

人间正有千重恨:人间正有许多深重的怨恨。

呵壁:指在崖壁上题字。

凭谁更问天:谁能回答我的问题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春假期间到星浦(今辽宁盘锦)时所作。当时作者因避乱而流寓星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四月廿八日乞假至大连星浦”,点明题中“至”字的出处和时间。“抉壁施窗忆壮年”,这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抉壁施窗”来形象地表现自己身处危境中的苦闷心情。这一句中,“诀”是动词,意为“在……上凿”,“施”是动词,意为“安装”、“布置”。诗人把自己喻为“壁”上的“开窗”者,意在说明他身陷绝地,只能从这“决壁施窗”的地方去回想当年的事情。“推窗海色自无边”,这是第二句,意思是推窗远望,只见一片无边无际的海色,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无限向往之情,也暗喻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人间正有千重恨”,这句是第三句,意思是人间正有许多深重的怨恨,这里指的是社会上的各种纷争、矛盾与冲突。

“呵壁凭谁更问天”,这是第四句,意思是呵壁题字,寻求答案。诗人通过“呵壁凭谁更问天”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渴望解决国难、消除人间恩怨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险境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