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窗始称韩柳集,韩集点勘颇流传。
谢山跋语又及柳,项宋得此何寂然。
东雅济美相竞出,悉祖廖氏如比肩。
墨光欧体忽照眼,焕若神明当我前。
乐盦适藏郭氏本,借校傥辨谁愚贤?
嗟余嗜柳自童稚,六十见此非壮年。
犹将抱书诵万遍,纤秾简古期华颠。
潘君好古不自秘,重价奚吝金累千。
赋诗容我题纸尾,愿与竹垞为执鞭。
草窗,即宋廖世彩,字草窗。河东集,指《河东先生集》。
韩柳,指韩愈柳宗元。韩集点勘,指韩愈文集的校勘本。
谢山,谢山,即王夫之。跋语,指王夫之对《河东集》的评论。
东雅济美,指宋廖氏的文学成就。
墨光欧体,指欧阳修的书法。
乐盦,乐庵,指郭沫若。适藏,恰好收藏。郭氏本,指郭沫若收藏的《河东先生集》。
郭子美,郭沫若的字。
潘君,指潘飞声。好古不自秘,指潘飞声喜欢保存古代文物。
竹垞,指朱彝尊。执鞭,指跟随在旁协助。
赏析:
此诗是清代学者廖世彩对宋代廖草窗的《河东先生集》(又称《韩柳集》)的题跋。廖草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他与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一起被称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诗通过对《河东先生集》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宋代文学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首联“草窗始称韩柳集,韩集点勘颇流传。”意思是说,廖草窗开始时只是称赞韩愈、柳宗元的诗歌作品,而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两句诗既表明了廖草窗对这两位宋代文学巨匠的崇敬之情,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
颔联“谢山跋语又及柳,项宋得此何寂然。”意思是说,宋代文人谢山在跋语中也提到了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而项宋得到这个版本后却显得十分寂静。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廖草窗对宋代文人的评价,又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和评价标准。
颈联“东雅济美相竞出,悉祖廖氏如比肩。”意思是说,宋代的文学流派之间相互竞争,大家都以继承廖草窗的文学传统为荣。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廖草窗在宋代文学中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传承的重视程度。
尾联“墨光欧体忽照眼,焕若神明当我前。”意思是说,欧阳修的书法作品突然映入眼帘,仿佛神明降临一般让我感到震撼。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廖草窗对欧阳修书法的欣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
最后一联“乐盦适藏郭氏本,借校傥辨谁愚贤?”意思是说,我刚好收藏了郭沫若所藏的《河东先生集》校本,如果有幸能够进行校勘的话,那就可以辨别出谁更聪明和有学问了。这最后一句既是廖草窗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他对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的表现。
全诗通过赞美《河东先生集》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份、创作成就以及廖草窗的个人情感等方面,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廖草窗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