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频年瘴气侵,可堪元恶未成擒。
登城此日全无色,入汕当时苦用心。
残喘知随尘劫尽,馀波虑趁海潮深。
竟携党与同舟去,不悔空挥百万金。

这首诗是蔡骞在听到鹿耳门的警报后所写,表达了他在元恶未被擒获时的恐惧和焦虑。下面逐句解析:

  1. 鹿耳频年瘴气侵 : “鹿耳门”是中国南海的一个著名海港,位于广东湛江市。这里的“瘴气”通常指热带地区的疾病。”频年”表示多年。这里描述的是该地区由于长期遭受瘴气的侵袭,环境恶劣。

  2. 可堪元恶未成擒 : “元恶”是指最大的罪犯或恶势力的象征,而”未成擒”则意味着他们尚未被抓获或制服。这反映了诗人对当地安全状况的担忧。

  3. 登城此日全无色 : 在这里,”登城”指的是登上城墙,观察或守卫城池。”全无色”形容心情沉重,没有一点生气或希望。

  4. 入汕当时苦用心 : “入汕”可能是指进入海边地区,”苦用心”表明当时为了保护或确保安全所做的努力是极其艰难的。

  5. 残喘知随尘劫尽 : “残喘”形容生命垂危的样子,而”随尘劫尽”意味着生命的无常,好像随着尘埃一样结束。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6. 馀波虑趁海潮深 : “余波”指的是事物留下的痕迹或影响,”虑趁海潮深”则表示担心这些影响会像海潮一样深远,难以平息。

  7. 竟携党与同舟去 : “党与”可能指的是朋友或同伴。”同舟去”表示共同面对困难,就像乘坐一艘船出海一样需要团结一致。

  8. 不悔空挥百万金 : “空挥百万金”暗示了巨大的投入(可能是金钱)但收获甚微,甚至可能是徒劳无益。这反映出诗人对付出与回报之间不成比例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面临困境者的内心世界。诗中的“鹿耳门”和“瘴气”等元素不仅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不满和忧虑。同时,通过对生死、命运和人际关系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忧郁和深思,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的坚韧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