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巳及笄,针线不自谋。
好诵鲁论语,字义时讲求。
十九嫁王生,笔墨喜相投。
本期赋偕老,何意咏柏舟。
结发甫年半,伤心逾百秋。
不拒邻妇劝,但欲重姱修。
对镜理残妆,尺丝寻旧俦。
红袖拂夫柩,辞亲一拜休。
有此节烈操,胡勿得天庥。
假以梁鸿案,相与唱河洲。
锡以欧阳荻,岂忍绝箕裘。
天欲名一妇,运不际其优。
双魄遂双栖,节成万古留。
【注释】
行年:年龄。笄(jī):古代女子成年的头饰。鲁论:指《论语》。王生:王氏之子。期:期望。何意:怎么的意思。结发:女子出嫁时把头发盘成髻,叫“结发”,这里代指丈夫。逾:超过。不拒:不拒绝。重姱修:重视自己的美好修养。尺丝:指新丧之妇。寻:寻找。红袖:指新娘。夫柩:指丈夫灵柩。辞亲:告别父母。有:拥有。假:借用。梁鸿案:指孔子对梁鸿妻子孟光的赞美。河洲:汉末民谣:“清河作志操,河洲起微风。”意思是说孟光是清河人,志节操守如河一样淳厚。相与:共同。锡:赠送。箕裘:即“箕子”和“箕孙”。古代传说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让他为诸侯。这里是说周武王封赐箕子后代以箕裘,使箕子的子孙世世代代相传。
赏析:
全诗以郑氏之口自述其一生之遭遇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她对封建社会纲常名教、婚姻制度以及礼教道德等的强烈反抗,抒发了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联:“行年巳(音义)及笄,针线不自谋。” 郑氏已经二十岁左右,自己不会缝纫,说明她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生活十分清苦。
颔联:“好诵鲁(《论语》),字义时讲求。” 郑氏喜好诵读《论语》,并时时向别人解释其字句之意。
颈联:“十九嫁王生,笔墨喜相投。” 郑氏十九岁嫁给了王氏之子,两人感情很好,相互喜欢着对方。
尾联:“期赋偕老,何意咏柏舟?” 本来期待与王氏之子白头偕老,可是王生却死了,她只能独自承受这份痛苦。
五、六两联:“结发甫年半,伤心逾百秋。” 刚结婚一年多,她就遭受了打击。
过五、六两句,诗人由写自身而及他人。
七、八两联:“不拒邻妇劝,但欲重姱修。” 郑氏虽然受到周围人的劝说,但她还是坚持要继续修炼自己的品德。
九、十两联:“对镜理残妆,尺丝寻旧俦。” 郑氏对着镜子整理一下自己的残妆,然后寻找一些旧物来陪伴自己度过余生。
十一、十二两联:“红袖拂夫柩(音竹),辞亲一拜休。” 郑氏在丈夫的尸体前痛哭流涕,然后告别了双亲。
十三、十四两联:“有此节烈操,胡勿得天庥(音休)。” 因为郑氏有高尚的节操,所以不要让她受到上天的惩罚。
十五、十六两联:“假以梁鸿案,相与唱河洲。” 郑氏借助了孔子赞颂梁鸿妻孟光的例子,表示自己也要像梁鸿夫妇一样,相依为命,度过余生。
十七、十八两联:“锡以欧阳荻(音笛),岂忍绝箕裘。”“锡(赐给)”在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赐予郑氏荣誉和地位。欧阳荻是欧阳修的后代,他给予郑氏荣誉和地位。
十九、二十两联:“天欲名一妇,运不际其优。” 上天想要表彰一个妇女,但是命运并不给她这个机会。这里的“其”指的是“天欲名一妇”这个条件。
二十一、二十二两联:“双魄遂双栖,节成万古留。” 郑氏和她的丈夫死后合葬在一起,他们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将会被世人永远传颂。这里的“双魄”指的是郑氏和王生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