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焕文是清代的诗人。
郑焕文生活在康熙年间,即公元1662年至1723年之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台湾增生,在清朝的文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台湾,展现了清代台湾地区文人的生活风貌和文学追求。
郑焕文是清代的诗人。
郑焕文生活在康熙年间,即公元1662年至1723年之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台湾增生,在清朝的文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台湾,展现了清代台湾地区文人的生活风貌和文学追求。
【注释】 行年:年龄。笄(jī):古代女子成年的头饰。鲁论:指《论语》。王生:王氏之子。期:期望。何意:怎么的意思。结发:女子出嫁时把头发盘成髻,叫“结发”,这里代指丈夫。逾:超过。不拒:不拒绝。重姱修:重视自己的美好修养。尺丝:指新丧之妇。寻:寻找。红袖:指新娘。夫柩:指丈夫灵柩。辞亲:告别父母。有:拥有。假:借用。梁鸿案:指孔子对梁鸿妻子孟光的赞美。河洲:汉末民谣:“清河作志操,河洲起微风
刘熊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南远,号湘华,番禺人。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以《仿舫诗钞》最为知名。 刘熊生于嘉庆年间,其生活背景和时代环境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多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夏日蒲涧寺遇雨》中所描绘的“树密不知雨,但闻萧飒声”,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自然美。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会,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
刘青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太乙,一字卧庐,号啸月。他的诗歌创作在清朝中州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交游活动也颇具影响力。以下将介绍刘青藜的生平及其作品: 1. 基本信息 - 姓名:刘青藜 - 字号:字太乙,一字卧庐,号啸月 2. 文学成就 - 诗学风格:刘青藜的诗作多以七言绝句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精炼。 - 诗集:刘青藜有《高阳山人诗文集》、《金石续录》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