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黎才部署,海色压城闉。
气候烦调变,民情待扰驯。
放衙成吏隐,稽古得天真。
此是澄清录,遥将寄故人。
【注释】
- 寄同年何安澜子澄昌化:寄给同在一省任职的同僚。安澜(1534-1605),字子澄,号昌化,明代诗人,浙江仁和人,有《秋夜读书》诗,与王世贞、李攀龙等称“后五子”。
- 交黎才部署:即布置任务。交黎,地名。
- 海色压城闉(yin):海水的颜色压过了城墙上的青苔。城闉,指城郭,这里泛指城墙。
- 气候烦调变:天气变化多端。调变,天气的变换。
5.民情待扰驯:百姓的情绪需要安定。扰驯,安抚使人心安定。
- 放衙成吏隐:官吏放下官印,隐居起来。衙,官府,官府所在地。
7.稽古得天真:研究古代典籍才能领悟到自然的真实。稽古,研习古代典籍。天真,自然真实无华。
- 此是澄清录:这是一部关于政治清明的文献。此,指这部书。
- 故人:老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写景抒情,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仕途顺利,政治清明的美好祝愿。
首联点题:“交黎才部署”,诗人将“交”解释为“布置”之意,将“黎”解释为地名,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展开的治理工作的肯定;“海色压城闉”,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海浪波涛汹涌的景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治理海洋的期待。
颔联抒发感情,“气候烦调变,民情待扰驯。”诗人用“气候烦调变”形容天气多变,用“民情待扰驯”表达出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气候”赋予了人的性情,让“气候”有了情感,更显得生动形象。
颈联描绘景象,“放衙成吏隐,稽古得天真。”诗人将“放衙”解释为官员放下职务,归隐于田园的生活;将“稽古”解释为深入研究古代典籍,领悟自然真理的过程。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员与农夫相比,将研究典籍与领悟自然真理相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两种生活状态的特点。
尾联祝福愿景,“此是澄清录,遥将寄故人。”诗人以“澄清录”作为书名,表达出对友人政治清明的祝愿;以“遥将寄故人”表达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波、天气、农民、官员和典籍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政治清正、生活宁静的祝愿。同时,诗歌还通过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