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下接东林,曲径萧萧草木森。
青翠万峰环五老,玲珑高塔耸千寻。
由来胜迹凋零易,自古名流祸患深。
一撤皋比清议散,空留党籍未销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匡庐山下接东林,曲径萧萧草木森。”
这句诗描述的是匡庐山下与东林寺之间的景色。”匡庐山”是中国安徽省的一座著名山峰,而”东林寺”则是佛教寺院,位于山脚下。诗句中的”曲径萧萧草木森”描绘出了一条蜿蜒曲折、树木葱郁的小道。
第二句:“青翠万峰环五老,玲珑高塔耸千寻。”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周围的自然景观。”青翠”指的是山上的树木,”万峰”指的是连绵的山峰。”五老”是指山上五个形状奇特的山峰,而”玲珑高塔”则是指那座高耸入云的古塔。诗句通过这些词汇生动地描述了东林寺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的美丽。
第三句:“由来胜迹凋零易,自古名流祸患深。”
这句诗表达了对东林寺过去历史的感慨。”由来”意味着自古以来,”胜迹”指的是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美景,”凋零易”则表示这些美好的东西容易消失。”自古名流祸患深”则是指历史上那些有名望的人往往也会遭受不幸。
第四句:“一撤皋比清议散,空留党籍未销沉。”
这句诗反映了东林寺的历史变革。”一撤皋比”指的是撤销了某种权力或地位的象征,”清议”则是指公正的评价或批评。”党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政治党派的身份。这句话暗示了东林寺曾经拥有的权力或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最终没有完全被消除。
整首诗通过对东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东林寺历史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