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炎海寄微官,虚吃天朝苜蓿餐。
留得秦中新乐府,议婚伤宅总忧叹。

【注释】:

四年炎海寄微官,虚吃天朝苜蓿餐。

留得秦中新乐府,议婚伤宅总忧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曾写诗《赠李侍御序》给李侍御,其中说:“吾闻古者有言,‘以位让贤’,今我之与子,其义一也。”这两句诗就是诗人赠李侍御诗的“题解”。

诗人一生清贫,自号海音居士,他早年曾作《咏怀》诗,其中有“海气侵衣瘦”句,后来还作过《秋夕书怀》诗,其中就有“寒灯独夜坐,海气侵衣骨”句,可见诗人的家境并不好。诗人一生清贫,但很讲究读书、写字、作画、赏玩古董。他的书房叫“海云轩”,他经常在这里吟诗作文。他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但他对国家大事十分关心。他在长安任左拾遗的时候,曾作《献白头鸟表》,劝谏唐中宗要勤政爱民,他说:“陛下即位以来,躬亲政务,励精求治,比年克复,天下乂安。”在《论张方庆状》中,他又说:“臣伏见张方庆为吏清廉,居身俭约,性识忠亮,志节坚贞,诚社稷之臣也。”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

诗人一生清贫,但却十分热爱生活。他在《感遇十二首》中有这样一句话:“采葵持作羹,至老不更营。”意思是说,他拿葵菜来煮汤充饥,到了老年也没有再改换过别的菜来煮。这句话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回忆自己早年在长安当左拾遗时的遭遇和感受。当时,他担任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职,但他觉得这是“虚吃天朝苜蓿餐”,即虚吃了朝廷的俸禄,感到有些可惜。“天朝苜蓿餐”这句诗,是诗人的自谦语,意谓自己像在天朝一样享受着朝廷的俸禄。

第三句是说,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了长安,但留下了一些诗文,如《新乐府五十篇》等。这里所说的“秦中”,是指陕西一带,因为当时杜甫生活在长安,而陕西又处于秦地。

后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了长安,但仍然时时怀念那里的生活和人民。“议婚伤宅”,意谓因议论婚姻问题而伤心难过。当时,由于宰相房琯推荐郭英公的女儿嫁给肃宗的儿子,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因此,杜甫写下了一首《哀江头》长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北辰,北辰祠鼓响嶙峋。巫峡魂来非帝乡,空闻虎豹战溪谷。”

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了长安,但是一想到那里的人民,心中总是充满了忧虑和伤感。

此诗意指自己虽然离开长安回到洛阳老家,但是想到那里人民的疾苦和自己未能为百姓做更多事情的遗憾,心中总是充满忧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