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
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
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
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
【注释】
对月:面对月亮。
良宵:美好的夜晚,指元宵节。
座无旧雨谈风月:没有人能共话中秋。
案有新诗且啸歌:案头有新作诗词,可以吟咏歌唱。
朗照定知今夕共:明亮的月光下,知道今夜我们能够团聚。
旅愁偏恨此时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最痛恨的是此时不能团圆。
寒毡:冷天里铺在地上的草席。
碌碌:形容人众多。
素娥: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2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在洛阳应举不第时所作。诗人以“中秋”为题,抒发了羁旅行役之愁、仕途失意之悲,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气。
首联“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写诗人面对明月感叹自己身处他乡,难以与家人团圆,这两句看似矛盾,却更显其思乡之情之深。一个“唤”字,既写出了无法归家的痛苦,又暗含了对家人的思念。而“良宵”则是指美好的夜晚,但在这美好的夜晚,他却只能独自面对明月,这种无奈之感跃然纸上,让人感同身受。
颔联“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座”指座位,此处指文人雅士,而“旧雨”则是老朋友,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没有朋友一起赏月谈风月,只有诗人自己在案前吟诗作赋,高歌低吟。这里的“新诗”是指自己的作品,“啸歌”则是吟诵诗歌的声音。诗人用“且”字来连接这两个动作,既表现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心情,又展现了自己才华横溢的一面。
颈联“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是对上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朗照”来形容月光明亮如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心情油然而生;而“旅愁”则是旅途中的寂寞与忧愁,与家人分离的伤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尾联“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一种感慨。这里的“寒毡”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碌碌”则表示人多拥挤。诗人在这里将自己比作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辛,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当他向嫦娥倾诉自己的志向时,却被告知“心可许兮,难从俗” ——心意可以许可,但终究不能随波逐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以“中秋”为题,通过描写自己在异地赏月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心。同时,这首诗还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