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亦已朽,霪雨更相延。
菌耳生颓栋,苔衣上古椽。
移床如避地,欹枕自窥天。
陋巷栖迟日,萧条恐未然。
屋漏
茅堂亦已朽,霪雨更相延。
菌耳生颓栋,苔衣上古椽。
移床如避地,欹枕自窥天。
陋巷栖迟日,萧条恐未然。
注释:
屋漏:指因房屋漏水而感到的寒冷或不适。
茅堂:茅草盖的屋子。朽:腐烂。
霪雨:连绵不断的大雨。相延:继续延伸。
菌耳:长出的蘑菇。颓栋:倒塌的梁木。
苔衣:苔藓覆盖。古椽:古代的屋梁。
移床如避地:比喻躲避风雨,像躲避敌人一样。
欹枕:斜靠枕头。窥天:仰望天空。
陋巷:简陋的小巷。栖迟: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屋檐漏水、生活艰难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屋檐漏水的场景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茅堂亦已朽,霪雨更相延。”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茅草屋顶已经腐朽,连着的雨水更加连绵不断。这里的“亦”字表现出了屋檐的破旧与年久失修,而“更相延”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季的漫长与无休止。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无奈与辛酸。
第二句“菌耳生颓栋,苔衣上古椽。”诗人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屋内的景象。蘑菇从破败的梁柱上长出来,青苔覆盖在古老的屋梁上。这些自然元素在这里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它们不仅增添了一丝荒凉的气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怨。
第三句“移床如避地,欹枕自窥天。”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焦虑。他将床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像躲避敌人的战场一样。而自己却只能斜靠在枕头上,仰望天空。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最后一句“陋巷栖迟日,萧条恐未然。”诗人以总结性的句子结束了全诗。他感叹自己在简陋的巷子里过着艰难的生活,担心这种状况可能不会得到改善。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绘屋檐漏水的场景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