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萧河上客,于世本无争。
晒药惟烦妇,题诗不爱名。
艰难悲万里,飞动悔平生。
空具扶犁手,何年遂耦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内容、情感,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本题中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并结合注释来分析。
此诗是诗人寄赠田端之作。前四句为赠答之辞,后四句为感怀之语。
“纬萧河上客”一句点明赠答的对象。诗人以“客”自况,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于世本无争”两句为第一层。首句写自己的处世态度,次句写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了高洁清雅的人格。
“晒药惟烦妇,题诗不爱名”两句为第二层。这两句是写自己生活的琐事。“晒药”写妻子操持家务;“题诗”指自己写诗抒怀,二者都是平凡小事,却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不逐功名的人生态度。
第三联是说自己一生坎坷,壮志难酬。“艰难悲万里”,写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飞动悔平生”,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而后悔终生的复杂心情。
“空具扶犁手,何年遂耦耕”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却没有实现的机会,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之情。
【答案】
示例:
①这是一首七绝,每句七个字,共四句。②“纬萧河上客”,用“客”字自称,表示谦逊;“于世无争”是说自己与世无争、淡薄名利的生活态度③“晒药惟烦妇,题诗不爱名”,写自己生活中平凡之事,但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不逐功名的人生态度④“艰难悲万里,飞动悔平生”,写自己壮志未酬而后悔终生的复杂心情;⑤“空具扶犁手,何年遂耦耕”,抒发了自己虽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但没有实现机会的苦闷之情。
(注:译文略)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也较繁荣,所以李白才有机会在洛阳一带漫游。这首诗通过赠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