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耕凿少生事,田园坐废生悲风。
遗黎日久入坎窞,发长心短千村同。
畏贼私含畏官泣,热泪暗洒浔阳红。
水师熊熊尽英烈,计扫寇逆知谁工。
千家槁饿饭豆绝,三载贡税资粮空。
主帅筹饷胜筹战,捐输各国资军供。
所司藉端每自利,锥末之小尤伤农。
幕府旦晚按民事,咫尺不得掀群蒙。
大钱小钱不足论,乡曲早已无青铜。
吴楚安危各有虑,财物一洗民间穷。
重熙有象表斯世,劫运所值由苍穹。
何时英雄起屠钓,太古元气回神功。
吾侪坐叹自怀愧,识字终当输挽弓。
衰草残阳岁聿暮,江潮满地闻哀鸿。
【注释】
江州:今江西九江。杜工部: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壬戌: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吴楚:指吴地和楚地。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楚地即今湖北一带。重熙:指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使国家富强。有象表斯世:指王安石变法。劫运:指宋徽宗时金人入侵的国难。太古:指上古时期。元气:指人的精气、生命力。屠钓:指农民。
【译文】
江州耕田的人很少,生活艰难,田园荒芜,百姓们悲愤叹息。
老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困苦,心有余悸,而千村却都遭受了苦难。
官府害怕盗贼而含恨,官员也因为百姓的苦痛而落泪,他们流下眼泪在浔阳的红叶上。
朝廷的军队英勇无比,要消灭敌人,不知道该由谁来负责。
百姓家家断粮,没有饭豆吃,三年的税收都被用来支付贡物和粮食了。
统帅筹谋军饷比筹划战争更为艰难,为了筹集军饷而捐送财物给各国。
官府借机贪赃枉法,对百姓的苛捐杂税更加严重,这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幕府里每天处理政务,但百姓们却得不到一丝安慰。
朝廷铸造的大钱小钱不足论斤两,乡间早已没有了青铜器。
吴地楚地安危各有忧虑,财物一去不复返,百姓贫困潦倒。
神宗皇帝有如神像一般,显示天下太平,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但灾祸来临,百姓又陷入了灾难。
何时才能出现英雄豪杰,恢复往日的元气呢?
我们只是感叹自己无能,只有拿起弓箭才能保家卫国。
衰草残阳映照着大地,江潮满地都是哀鸿的声音。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至四年之间,是诗人在江州任知州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词中咏叹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首联“江州耕凿少生事,田园坐废生悲风”,写诗人在任期间看到江州农田荒芜景象,深感百姓生活艰难而悲愤。
颔联“遗黎日久入坎𬮱,发长心短千村同”,写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生活艰难痛苦不堪。
颈联“畏贼私含畏官泣,热泪暗洒浔阳红”,写官吏们贪墨无度,百姓们含泪洒向浔阳江边的红色树叶上。
尾联“水师熊熊尽英烈,计扫寇逆知谁工”,写朝廷军队英勇无畏,决心消灭敌人的暴行。
中间六句写官府的贪墨,百姓的痛苦和无奈。
末联“大钱小钱不足论,乡曲早已无青铜”,写朝廷铸币混乱,民间已经没有了青铜器等贵重物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最后两句写百姓渴望有正义之士出现拯救危难,以恢复国家的安定繁荣。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州任职时的所见所闻,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现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首具有现实意义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