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檐涂炭坐吞声,愁绝台澎半壁倾。
裹革未闻谁报国,投鞭翻诩又翻营。
六州铸铁难成错,五利和戎望罢兵。
寄语伤心诸父老,中原早自坏长城。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六州铸铁难成错,五利和戎望罢兵。寄语伤心诸父老,中原早自坏长城。”的妙处及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特别是要理解诗中的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具体作用,同时还要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等,结合诗歌主旨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六州铸铁难成错,五利和戎望罢兵”一句,“六州铸铁难成错”,是说铸造六州的铁锅很难成功。“五利和戎”即指用武力威胁他国。这句表达了唐王朝的统治者对吐蕃的妥协退让,也反映了唐王朝统治者与吐蕃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其次分析“寄语伤心诸父老,中原早自坏长城”一句,诗人以“诸父老”代称中原百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百姓遭受战争蹂躏的同情。同时,“中原早自坏长城”,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也表明了作者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安定的愿望。
【答案】
译文:穷屋漏雨坐而吞声(忍受屈辱),愁思如台澎半壁倾颓。裹着皮革未听到谁报效国家的消息,投鞭断流又反覆无常地
改变阵营。六州的铁锅难以铸成,五利和戎希望停止战争。寄语中原伤心的父母老人们,中原早就毁坏了万里长城。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近尾声,长安收复后,朝廷内部却发生变故
,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统率各路大军收复长安。杜甫对此非常愤慨,于是写下此诗,向中原百姓表达自己对
国家安危的忧虑。全诗抒发的是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民族危机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