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澄虚白露清,佛镫冷照石龛明。
西风万壑吹黄叶,飞向山窗作雨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文学观点的基本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求考生对某一篇诗文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步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或者“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①明确试题的要求,②把握作品的内容,③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④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及艺术效果。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句“夜气澄虚白露清”中的关键词是“澄”“虚”“清”,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夜的静谧、清凉。第二句“佛镫冷照石龛明”中的关键词是“佛灯”“冷照”“石龛”“明”,这里的“冷照”“石龛”等词都表现了夜中寺内的宁静。第三句“西风万壑吹黄叶”中的关键词是“西风”“万壑”“吹黄叶”,这里的“吹黄叶”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景象。第四句“飞向山窗作雨声”中的关键词是“飞”“山窗”“作雨声”,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飘落的叶子比作雨声,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秋风吹动树叶的景象。

【答案】

译文: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清爽之气,白露晶莹明亮。佛灯闪烁,照着石壁,发出微弱的光晕。西风吹过千山万壑,吹落了树叶,纷纷扬扬飘落在窗户上,仿佛下雨一般。

赏析:

首联描写了夜色中万籁俱寂、清冷寂静的意境。“夜气澄虚”四字,写尽了夜色的空灵、清澈,给人一种幽静、清朗之感。接着写佛灯映在石壁上,发出微弱的光晕。一个“冷”字,点出了佛灯所处环境清冷的特点。“石龛”两字既表明了佛灯的位置,又写出了佛灯的昏暗不明,从而渲染了一种幽暗、肃穆的气氛。

颔联写秋风劲吹,落叶纷飞的情景。“西风”一词,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了季节的变化;而万壑之间,黄叶纷飞,又表现出了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特征。“吹黄叶”三字,既写出了黄叶飘飞的景象,又表现了秋天的特征,为下一句的写景作了铺垫。

尾联描写诗人所见所闻的秋夜景色。“飞”字,写出了树叶飘落的动态特征,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而“作雨声”三字,将飘落的黄叶比喻作雨声,不仅写出了黄叶飘零的情态,而且给人以凄婉、悲凉之感,使人不禁联想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当时在潭州(今长沙)任职。诗人以写景为主,描绘出一幅秋夜的图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