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蚕丛事,都归此浪淘。
大江形若束,两壁势争高。
石脚穿云立,山腰结屋牢。
萧森今昔感,长啸起飞涛。
【注释】
过巫峡:即《经巫峡》诗。
蚕丛:古代蜀国的别号,传说中蜀王杜宇的国名。
此浪淘:指三峡急流冲刷岩石形成滩险。
束:狭窄。
争高:争相向上耸起。
石脚:山岩下沿。
结屋:在山上凿壁而建。
萧森:形容荒凉、冷清。
今昔:现在和过去。
起飞涛:形容大江波涛汹涌澎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万里蚕丛事,都归此浪淘”,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象。万里的长江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经过漫长的岁月,最终来到了这里,被这里的激流冲刷得更加壮观。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三峡的地理位置,更展现了三峡的自然之美。
颔联“大江形若束,两壁势争高”,进一步描绘了三峡的奇特地形。大江如同被束紧的绳索,两岸的峭壁高耸入云,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三峡地势的高度对比,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三峡的雄伟壮丽。
颈联“石脚穿云立,山腰结屋牢”,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三峡中的奇观。山岩下沿如穿云而过,山腰上则是一片坚固的房屋,这些景物都是三峡的奇景之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三峡的自然景观更加栩栩如生。
尾联“萧森今昔感,长啸起飞涛”,诗人表达了对三峡的感慨之情。如今的三峡已经变得荒凉冷清,但依然有勇者敢于挑战自然的威严,乘风飞舟,激起滔天巨浪。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英勇无畏精神的崇敬。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将三峡的美丽景色呈现给读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三峡的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三峡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