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面白如书生,十五二十能将兵。杀尽青徐贼百万,河北草木知姓名。
财帛妇女无所喜,纵横雄辨富文理。下马辄乘书画船,昂藏走入扬州市。
扬州繁华天下无,豪门藏垢多贪污。灌夫生平惯使气,麾斥大滑如庸奴。
庸奴恃势公行赂,良懦含冤莫能诉。身余一剑报不平,坐持短长得远戍。
远戍乃至黑龙江,获谴不为薏苡囊。铁衣摧残壮士死,英魂犹得守边方。
边方帅府镇沙漠,羊羔饮罢无所作。马革弃置不上闻,逾岁泉台尚寂寞。
寂寞谁怜鼙鼓臣,有真御史为乞恩。吾乡荐绅思旧伐,合词吁请动至尊。
得旨建祠祀将军,吁嗟乎!将军有功于齐鲁。神之灵兮在东土,东人祀君君不吐。
卫青去病何足数,李广不侯已千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句:“将军面白如书生,十五二十能将兵。” 这句话描绘了将军的外貌和军事才能。”将军”指的是卫青,他不仅外貌清秀,且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2. 第二句:“杀尽青徐贼百万,河北草木知姓名。” 描述了卫青在抗击匈奴过程中的功绩。”青徐”泛指北方地区,”草木知姓名”则形象地说明了卫青的战功显赫,以至于连当地百姓都知道他的英名。
  3. 第三句:“财帛妇女无所喜,纵横雄辨富文理。” 反映了卫青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性格。”纵横”意味着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而”雄辨”则展示了他的辩才,”富文理”可能是指他的文采斐然。
  4. 第四句:“下马辄乘书画船,昂藏走入扬州市。” 描述了卫青生活简朴,喜欢文化活动。”书画船”可能指的是他常在闲暇时游览扬州的园林和欣赏书画。
  5. 第五句:“扬州繁华天下无,豪门藏垢多贪污。” 揭露了扬州的奢靡之风。”扬州”在当时是繁华之地,”富豪之家”却暗藏污垢,说明社会上存在着腐败现象。
  6. 第六句:“灌夫生平惯使气,麾斥大滑如庸奴。” 提到了灌夫这一人物,他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以勇猛著称。”使气”指的是他豪放的性格,而”挥斥”则形容他的指挥有方。
  7. 第七句:“庸奴恃势公行赂,良懦含冤莫能诉。” 描述了庸奴(可能指某个具体人物)仗势受贿,无辜者却无从申诉的情景。这句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
  8. 第八句:“身余一剑报不平,坐持短长得远戍。” 表达了主人公决心为正义而斗争的决心。”身余一剑”意味着他手中握着武器,准备为非正义行为发声,”坐持短长”则表示他将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去纠正不正之风。
  9. 第九句:“远戍乃至黑龙江,获谴不为薏苡囊。” 描述了他被贬至遥远之地的情景。”远戍”指的是远离家乡被贬谪到边疆,”获谴不为薏苡囊”则意味着尽管受到惩罚,但他并未因此自轻自贱。
  10. 第十句:“铁衣摧残壮士死,英魂犹得守边方。” 表现了将士们的牺牲精神。”铁衣”象征着他们身着铠甲,英勇奋战,”壮士死”指的是许多将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但他们的英魂依然坚守着边关。
  11. 第十一句:“边方帅府镇沙漠,羊羔饮罢无所作。” 描绘了边关的宁静景象。”边方”指的是边防重地,”帅府镇沙漠”意味着帅府驻扎在沙漠边陲,”羊羔饮罢无所作”则形容这里没有战争的喧嚣,牛羊悠闲地吃草。
  12. 第十二句:“马革弃置不上闻,逾岁泉台尚寂寞。” 表达了将士们默默无闻的奉献。”马革”指的是战士的战袍,象征着他们的牺牲,”弃置不上闻”意味着他们的功绩无人知晓,”逾岁泉台尚寂寞”则形容他们在边远之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仍然孤独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13. 第十三句:“寂寞谁怜鼙鼓臣,有真御史为乞恩。” 反映了社会对军人的同情。”鼙鼓臣”指的是军中的官员,”乞恩”意味着他们向朝廷请求赦免或宽恕。这句表达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军人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14. 第十四句:“吾乡荐绅思旧伐,合词吁请动至尊。” 描绘了人们对家乡官员的思念和呼吁。”荐绅”指的是地方官绅,”思旧伐”意味着他们怀念过去的战斗,”合词吁请动至尊”则表示他们向朝廷提出诉求,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
  15. 第十五句:“得旨建祠祀将军,吁嗟乎!将军有功于齐鲁。” 总结了将军的功绩并为其建立纪念祠。”得旨建祠”意味着朝廷同意了为功臣建立祠堂的请求,”功于齐鲁”则强调了他的功绩在齐鲁大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注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卫青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军人牺牲和奉献的赞美。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官员的腐败、军人的生活状况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