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塔,七尺身,广川得孝女,涿鹿见孝孙。孝女出华胄,孝孙为细民。
民何知,有至性,一言能愈祖母病。民何能,有卓行,一死能代祖母命。
浮图对峙督亢城,上有乌鸟肠断声。濡血下染土花紫,孝孙万劫犹长生。
吁嗟乎!儒家侈口谈伦理,全而归者常言耳。我方据案讲《孝经》,废书一叹泪如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名为《齐孝孙占魁坠塔歌》。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百尺塔,七尺身,广川得孝女,涿鹿见孝孙。孝女出华胄,孝孙为细民。
  • “百尺塔”指的是一座高高的塔,“七尺身”则是指塔中的人物只有七尺高。这里的“广川”可能是指地名,而“孝女”和“孝孙”则是形容这两位人物的孝顺品质。
  1. 民何知,有至性,一言能愈祖母病。民何能,有卓行,一死能代祖母命。
  • “至性”表示极高的天性和道德,“一言能愈祖母病”说明孝女的孝顺到了能够用言语治愈祖母疾病的程度。“卓行”表示卓越的行为或品行,“一死能代祖母命”则是指孝孙愿意为了保护祖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 浮图对峙督亢城,上有乌鸟肠断声。濡血下染土花紫,孝孙万劫犹长生。
  • “浮图”指佛教中的佛塔,“督亢城”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乌鸟肠断声”形容声音哀伤,可能是因为塔上的乌鸦被触动了悲伤之情。“濡血下染土花紫”意味着塔上的血迹滴落在地面上,使得土壤颜色变得深紫。“孝孙万劫犹长生”表达了对孝孙的敬仰之情,即使他死去,他的精神和行为也像永恒一样不朽。
  1. 吁嗟乎!儒家侈口谈伦理,全而归者常言耳。我方据案讲《孝经》,废书一叹泪如水。
  • “吁嗟乎!”是一种感叹词,这里用来表达对孝孙的感慨。“儒家侈口谈伦理”指的是儒家学者们经常谈论仁义道德等伦理问题,但真正能做到全心投入去实践这些道理的人很少。这里强调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我方据案讲《孝经》”,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自己在讲授《孝经》时的情感体验。“废书一叹泪如水”表明作者在讲述孝道故事时,不禁感叹,并流下了眼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孝女和孝孙的故事,展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和伟大价值。诗中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传达了对孝道的崇高敬意。同时,诗中的哲理思考,如对实践与理论之间差距的探讨,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孝道更深层次的理解。整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