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浔阳后,江流第一湾。
塔高千树月,草补半城山。
野屋罗星宿,低滩剖玦环。
髯苏久不作,赤壁自萧闲。
过黄州
舟过浔阳后,江流第一湾。
塔高千树月,草补半城山。
野屋罗星宿,低滩剖玦环。
髯苏久不作,赤壁自萧闲。
注释解释:
- 诗前两句:“舟过浔阳后”,指诗人乘坐的小舟经过浔阳(今属江西)后,继续前行;“江流第一湾”描绘了江水流动至某处形成的自然弯道。
- 诗句翻译:船在江上行驶,最终到达一个弯弯曲曲的江段,这里被称为“第一湾”。
- 赏析1:此句通过视觉描写勾勒出一幅河流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诗后两句:描述了周围的建筑和自然景观。“塔高千树月”中,塔与周围树木的轮廓形成剪影,显得格外清晰;“草补半城山”则用草覆盖了小半座城,增添了一份野性美。
- 赏析2:此二句通过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 尾联:“髯苏久不作,赤壁自萧闲。”这里提到“髯苏”可能是指苏轼,他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晚年生活较为清贫,而“赤壁”则是著名的历史遗址,常被用来象征英雄事迹的消逝。
- 赏析3:通过提到苏轼的历史形象和赤壁的历史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过黄州》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江上独坐一小舟归乡之景,后两句借用苏东坡《后赤壁赋》句意,以孤鹤自比,抒发孤寂凄幽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张问陶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