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舆六度接穷檐,日角天颜惕仰瞻。
此日鼎湖龙已去,空教昂首望龙髯。

【注释】

圣祖:指唐太宗李世民,谥号为“文德”。仁皇帝:指李世民的庙号。

銮舆: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六度接穷檐:唐高祖李渊曾三次驾临玄武门。“六度”指三次。

日角天颜:即“日角龙颜”,形容帝王相貌非凡。

惕仰瞻:敬畏仰望。

鼎湖:古郡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龙去:指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昂首望龙髯:指后人仰望太宗的遗容。

【赏析】

此诗是追思唐太宗李世民的挽辞。李世民死后,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极高,尊其为“圣祖”,称其为“仁皇帝”。这首诗就是以极高的敬意来悼念他的。诗中表达了对李世民深切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李世民生前的光辉业绩,后两句写他死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和瞻仰。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感情深沉、真挚感人。

开头两句:“銮舆六度接穷檐,日角天颜惕仰瞻。”

这两句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曾几次驾临过长安,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仰视着他。“銮舆”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或天子。这里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车子。“六度”指三次。这两次驾临长安,一是在贞观二年(628),当时李世民刚即位,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局势,就多次出巡,以示威仪。二是在贞观四年(630),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多次出巡。“接穷檐”即“六度”,指皇帝的车驾曾经三次到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下,也就是今天的曲江一带。“日角”是古代帝王的面相特征之一,指额骨凸出而形如日轮,是帝王之相。“天颜”指帝王的面容。“惕仰瞻”意为敬畏仰视,这里指百姓们对太宗的敬仰仰望。

第三句:“此日鼎湖龙已去,空教昂首望龙髯。”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今太宗已经去世了,再也看不到那威严庄重、英姿飒爽的太宗形象了。“鼎湖”指传说中的神山,这里代指唐太宗李世民。“龙”是指龙袍,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龙袍。“龙已去”即太宗已经去世。“昂首望龙髯”意谓人们仰望着太宗的遗容。“龙髯”代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龙袍,这里借指太宗的遗容。

整首诗通过对李世民生前的描绘与死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的抒写,表现了诗人对唐太宗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