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未知人在否?柴关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宾对主,婢对奴。宝鸭对金凫。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觇合璧,颂联珠。提瓮对当垆。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荈,苣藤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

译文:红色的是白色,有的对没有的。布谷鸟对提壶(酒器)。

注释:红和白,有和无,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对仗手法。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了色彩对比和数量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色彩与数量,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
译文:毛笔对羽毛扇,天门对皇城。
注释:毛笔和羽毛扇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具,天门和皇城都是古代皇宫的代称,这里用来比喻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文具和皇宫代称来象征文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份地位。

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
译文:感谢蝴蝶,欣赏鹧鸪。踏过大海对归来湖泊。
注释:谢、郑分别指蝴蝶和鹧鸪,这两个生物在这里被用来象征自由和回归。蹈海和归湖则分别代表冒险和回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归宿的思考。
赏析:这两句诗以蝴蝶和鹧鸪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归宿的渴望。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译文:花儿滋润着春天的细雨,竹子在晚风中显得更加纤细。
注释:花肥表示花儿在春雨的滋润下变得丰满,竹瘦表示竹子在晚风中显得更加脆弱。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花草的变化,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凋零。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花草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脍竟归吴。
译文:用麦米饭、豆粥作为食物,最终还是创造了汉朝;将莼菜汤、鲈鱼脍作为美食,最终都归入了吴国。
注释:麦饭指的是粗米制成的饭,豆粥则是用豆子煮成的粥,这里用来象征汉朝的简朴生活;莼羹和鲈脍则是吴国的美味佳肴,这里用来象征吴国的文化特色。这两句诗通过对饮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特色。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丰富。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译文:轻轻地弹奏着琴弦,仿佛在月光中聆听;酒家酒馆里挂着斜挂的酒旗,人们在那里一起买酒品尝。
注释:轻轻弹奏琴弦,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月光中聆听,则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酒家的酒旗斜挂,象征着生意兴隆、人声鼎沸;人们在这里共同享受美酒,则给人一种温暖而亲近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
译文:华丽的衣裳对朴素的衣服,苍翠的树木对枯萎的树枝。
注释:这里的“罗”指的是华丽的衣服,“绮”指的是精致的丝绸衣物;而“茗”指的是茶叶,“蔬”指的是蔬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华丽的衣裳和朴素的衣服,以及苍翠的树木和枯萎的树枝,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自然之美在于其真实、朴实的状态,而非外在的华丽装饰。

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
译文:中元节和上巳节,返还玉璧对归还珍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青丝头发的仆人,绿鬓的美女梳头。
注释:中元节和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分别象征着阴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和三月初三的上巳节。玉烛和冰壶分别指代两种不同的灯具,其中玉烛是指用玉石制成的灯,而冰壶则是指用冰块雕刻而成,用以盛放清水的灯具。苍头指的是青丝头发的仆人,他们负责为贵族或官员服务;绿鬓则是指绿鬓的美女,她们负责为贵族或官员梳头。
赏析:这四句诗通过描绘古代两个重要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风俗。同时,通过对仆人和美女的描述,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礼遇。

竹户半开,对牖未知人在否?柴关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译文:竹篱笆半开着,对着窗户不知道屋里是否有人?柴门紧闭着,停车时还有客人来到吗?
注释:竹篱笆半开着,意味着屋内有人;对着窗户不知道屋里是否有人,则暗示着屋内无人。柴门紧闭着,意味着停车时没有客人来到;停车时还有客人来到,则可能是指另有客人前来拜访。这两句诗通过对窗户和柴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室内外情景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室内外的情景差异,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刻的心情变化和观察角度的差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