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李纨犹病在床上,他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因李纨才吃了药睡着,不好惊动,只到丫鬟们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没有什么东西,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因我们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着叔叔过日子。我叔叔婶子只要吃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了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凤姐笑道:“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这个可以传递,什么不可以传递。这倒是传递人的不是了。若这话不真,倘是偷来的,你可就别想活了。”入画跪着哭道:“我不敢扯谎。奶奶只管明日问我们奶奶和大爷去,若说不是赏的,就拿我和我哥哥一同打死无怨。”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惜春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但不知传递是谁。”惜春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他。”凤姐听说,便命人记下,将东西且交给周瑞家的暂拿着,等明日对明再议。于是别了惜春,方往迎春房内来。
诗句:
彼时李纨犹病在床上,他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因李纨才吃了药睡着,不好惊动,只到丫鬟们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没有什么东西,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
译文:
当时李纨还生病躺在床上,她和惜春住得很近,和探春也相邻,因此顺便先去了这两处。因为李纨刚吃过药正睡着,不便打扰,就挨个去丫鬟们的房间里搜查了一遍,也没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于是来到了惜春的房间。由于惜春年纪小,还没有懂得这些事,吓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王熙凤也不得不安慰她。
关键词:
- 时(此时)
- 李纨(人物名称)
- 惜春(人物名称)
- 紧邻(关系称谓)
- 探春(人物名称)
- 顺路(行动方式)
- 药(物品名称)
- 睡着(状态描述)
- 丫鬟(人物称呼)
- 搜查(行为动作)
- 值钱的东西(物品描述)
- 安慰(行为动作)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李纨、惜春和王熙凤三人之间的一次对话。李纨生病躺在床上,王熙凤为了照顾惜春,顺路先去找她们。在李纨服药入睡后,他们挨个检查丫鬟的房内,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东西。之后,王熙凤来到惜春的房间,因为惜春年纪小,不懂事,害怕发生什么事,所以王熙凤不得不安慰她。整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际关系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