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
【注释】
幽梦影 · 卷一 · 其三:
无善无恶是圣人,
善多恶少是贤者,
善少恶多是庸人,
有恶无善是小人,
有善无恶是仙佛。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幽梦影》中“卷一”中的第三篇《其三》。全诗以对比的方法,将圣人、贤人、庸人、小人和仙佛等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了一一比较,最后得出了善无善恶的结论。
第一句:“无善无恶是圣人”,意指圣人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人。圣人通常被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他们的行为举止都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不带有主观的偏见和目的性。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道德规范,没有善恶之分。这种观点强调了圣人的超然物外和道德修养的高度,认为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善与恶的界限。
第二句:“善多恶少是贤者”,意指贤者也是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的人。贤者也被认为是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人,他们往往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但总体上看,善的成分要远大于恶的成分。这种观点强调了贤者的理性和智慧,认为他们能够在善恶之间找到平衡,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句:“良人恶多是庸人”,意指庸人也是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的人。庸人也被认为是缺乏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常常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但总体上看,恶的成分要远大于善的成分。这种观点强调了庸人的自私和短视,认为他们缺乏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句:“小人有恶无善”,意指小人也是指那些缺乏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的人。小人常常被看作是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他们往往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只有恶的一面,没有善的一面。这种观点强调了小人的邪恶和自私,认为他们缺乏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句:“小人有善无恶”,意指小人也可以是有善无恶的人。这里的“有善无恶”是指小人虽然缺乏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但他们仍然可能有一些善良的行为和品质。例如,小人也可能对他人的困难表示同情和支持,或者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忠诚和勇敢等。这种观点强调了小人的善良一面,认为他们虽然有缺点,但仍值得尊重和关爱。
第六句:“有善无恶是仙佛”,意指仙佛也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存在。仙佛通常被描述为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境界,他们往往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和局限,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既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也没有世俗的功利和欲望。这种观点认为仙佛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他们超越了善恶的界限,达到了一种和谐和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