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两者同出于一原。姑即粗迹论之,如金陵,如武林,如姑苏,书林之所在,即机杼之所在也。
【赏析】
《幽梦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潮的散文小品集。张潮(1627-1694)字山来,又字山子,号心斋,江苏金坛人。他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家境贫寒,少年时代便“好学不倦”。后考中举人,但仕途不顺,曾两次落第。晚年隐居不出,以著述自娱。他的散文风格清新、雅逸,有《心斋杂录》、《幽梦影》等。
本篇选自《幽梦影卷二·十二》,这是一篇论述文章与文字关系的短文。作者从“文章”与“锦绣”的关系谈起,进而把“文章”与“锦绣”联系起来,指出它们同出于一个原头,即“机杼”,然后以金陵、武林、姑苏等地为例,说明这些地方都是书林所在之处,也就是文章产生的处所。
全文共八句,前四句总论,后四句分说。开头两句点出“文章”“锦绣”同出一源,接着用金陵、武林、姑苏三个地名作为例证,说明各地书籍琳琅满目,到处都有文章产生,而文章产生的地方也就是锦绣出现的地方。最后两句进一步指出文章和锦绣虽同出于机杼,但文章是有字的句子的华丽文章,锦绣是没有字句的华丽图案,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文章的开头一句就给人们留下了悬念:“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这里,作者把“文章”比喻成精美的绣品,把“锦绣”比喻成绚丽的文章,使读者对文章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接着,作者以金陵、武林、姑苏等地为例,说明这些地方都是书林所在之处,也就是文章产生的地方。这几句写得生动具体,富有形象性。
在分析完“文章”与“锦绣”的关系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指出这两者“同出于一原”。这里,“一原”指机杼,即织布用的梭子。机杼是织布的工具,它通过经纬交错的方式把布帛织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作者认为,“文章”和“锦绣”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来源。这一结论既肯定了“文章”的价值,也肯定了“锦绣”的价值。
作者用两个例子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金陵、武林、姑苏等地之所以成为书林所在之地,是因为这里有许多藏书丰富的书店,如南京的金陵书坊、杭州的武林书坊和苏州的姑苏书坊等。这些书店都是文章产生的地方,也是锦绣出现的地方。作者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使人们对文章和锦绣的关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作者用“文章”和“锦绣”的不同来结束全文。他指出,虽然“文章”和“锦绣”都来自同一来源,但“文章”是有字的句子的美丽文章,而“锦绣”是没有字句的华丽图案。因此,我们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则就会混淆视听,降低文章的品味。这几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
整篇文章结构严密,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它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文章”和“锦绣”的不同,更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