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一卧堕微茫,心到空窗月到廊。
蛱蝶寻花真是梦,橐驼种树有何方。
林中唤妇鸣鸠急,花底狺人小犬防。
举眼不知尘世隔,携图且补辋川庄。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当时诗人与李临、李公垂等人同游,故有此作。首联“沧江一卧堕微茫,心到空窗月到廊”。沧江,指黄河,沧江一卧,指诗人被贬谪后在洛阳的孤独生活。堕微茫,意谓沉沦、消沉。诗人用沧江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颔联“蛱蝶寻花真是梦,橐驼种树有何方”。“蛱蝶”和“橐驼”都是古人所说的一种动物,此处用以形容人。两句写诗人在长安的生活,以蝶喻人,以驼喻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生活的不满,也抒发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林中唤妇鸣鸠急,花底狺人小犬防”。“林中”“花底”分别指代作者的居所和他所住的庭院。鸣鸠,指杜鹃鸟。“狺人”指吠声。这句写诗人在长安的居所,描绘出一幅繁忙而紧张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焦虑。尾联“举眼不知尘世隔,携图且补辋川庄”。举眼,放眼望去。尘世,尘世纷扰。这句写诗人的心境,表达出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沧江边我躺卧,感到自己已堕入无边的虚空之中,心绪飘到了空空如廊的窗户旁。

像蝴蝶一样追逐着花儿,真是虚幻之梦;像骆驼一样辛勤地种植树木,又有什么方法呢?

林中妇女呼唤着丈夫,杜鹃叫得急促,花底下的小土狗警惕地守护着,我抬头远眺却不知道世间还有尘世之分,于是拿起地图修补我的辋川庄吧!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诗人当时与李临、李公垂等一起游览洛阳城,因此有“和临恭秋日屯居杂诗次韵”之作。诗人以蝶喻人,以驼喻己,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也抒发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