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青山坐困人,一楼明月足容身。
两人对酒蔬盘瘠,五夜谈诗蜡炬亲。
槛外长松时拂帽,阶前小草亦成茵。
净名寥寂临恭去,不负中秋自主宾。

【赏析】

《八月十六夜与玉山人坐袖海楼》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月下饮酒赏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首联“四面青山坐困人,一楼明月足容身。”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顶上俯瞰四周景色的景象。诗人用“四面青山”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而“一楼明月”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希望和寄托。这里的“明月”不仅指月亮本身,也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颔联“两人对酒蔬盘瘠,五夜谈诗蜡炬亲。”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饮酒赏月的场景。“两人对酒蔬盘瘠”,形容他们在一起畅饮美酒、品尝美食,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五夜谈诗蜡炬亲”,则是说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歌、分享思想,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沟通和交融。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也展现了他们的才情和品味。

颈联“槛外长松时拂帽,阶前小草亦成茵。”描绘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画面。这里,诗人通过观察长松和小草的变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尾联“净名寥寂临恭去,不负中秋自主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净名”、“清远”等词汇都带有佛教色彩,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临恭去”则指的是朋友即将离去的情况,诗人用“不负中秋自主宾”来表达自己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时刻,要珍惜友谊、享受生活。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它不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月下饮酒赏景的场景,更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才情,令人赞叹不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