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玉带两条犀,争访金鸡梦白鸡。
高冢累累羊虎尽,塘南塘北乱乌啼。
注释:三条玉带,两条犀角,都争着去拜访金鸡。高高的山丘上,羊和虎已经死光了,池塘南边、北边乱成一片的乌鸦在啼叫。
赏析:此诗写于南宋末年,是作者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湖上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条玉带两条犀,争访金鸡梦白鸡。
高冢累累羊虎尽,塘南塘北乱乌啼。
注释:三条玉带,两条犀角,都争着去拜访金鸡。高高的山丘上,羊和虎已经死光了,池塘南边、北边乱成一片的乌鸦在啼叫。
赏析:此诗写于南宋末年,是作者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湖上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1. 鸳鸯湖:在杭州西湖。 2. 棹歌:船夫唱的歌。 3. 苏小:即苏小小,是古代一个著名的美女。 4. 水北流:指苕溪的水流向北面流去。 5. 苕花:苕溪的水花。 6. 梧叶:梧桐树叶。 7. 秋:指秋天。 8. 月华:月亮的光辉。 9. 高城:高大的城墙。 10. 星湖:地名,今称“南屏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风景的诗。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湖光景色图
栋子花疏过雨声,扎山看火树头鸣。 邻船两桨买桑叶,南抵馀城北渚城。 诗句释义 1. 栋子花:指的是一种植物或者花卉。 2. 过雨声:形容雨后的声音,声音清晰而响亮。 3. 扎山和看火树头鸣:这两句可能描述的是夜晚时分,在山上观察火把或灯火的声响。 4. 邻船两桨:指在船上用桨划水的动作。 5. 桑叶:桑树的叶子,常用于制作蚕丝。 6. 馀城北渚城:这可能是地名,位于南方某处,与“余”谐音。
诗句原文: 春来河蚬不论钱,竹扇茶炉载满船。 沽得梅花三白酒,轻衫醉卧紫荷田。 注释与赏析: - “春来河蚬不论钱”:春天到来,河边的蛤蜊无需用金钱购买,这是自然赋予的馈赠,象征着季节更迭带来的新鲜和生机。 - “竹扇茶炉载满船”:在船上装满了以竹子制成的扇子和茶炉,反映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享受着旅途中的宁静与惬意。 - “沽得梅花三白酒”:通过卖梅花酒换取美酒
【注释】 神木军:指唐末农民起义军。 柳弓苇箭尽投诚:比喻归降。柳弓苇箭,用柳条编成的弓箭,用芦苇扎成的箭筒;柳弓苇箭是当时军中常用兵器,故以之为喻。 解甲都将白纸呈:解除武装投降的将士将投降书呈递给朝廷。解甲,卸下盔甲。 尽说降时多富贵:都说投降后会有许多富贵荣华。 让他先去报头名:让他第一个去报告消息,因为“头功”一词在这里是指功劳、功绩。 【赏析】 《神木军》这首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年间
【注释】 红白旗——指唐军战旗。神木军中杂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神木之战后的胜利情景,表现了将士们的喜悦心情和豪情壮志。 其三——指第三首诗歌。 兰台令史——官名,汉代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此处指唐军的一个官职。从容——指镇定自若的样子。山头勒石铭——指在山顶刻石纪念胜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神木之战胜利的情景的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战场的景象
【注释】 神木:今陕西神木县。赋萋萋: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白题:用白土涂在脸上,表示勇敢。 羽骑:指骑士。圁水:即大圁河,源出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经陕西北部至山西境内折而东流。定边西:唐时有镇兵驻防的定边城在今甘肃定边县北。 【赏析】 此诗为作者任河西节度副使时所作。首句描写军情,次句写军中生活和战斗场面,第三句写战事紧急,第四句写战争的胜利。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气势磅礴
【注释】胥江:即今苏州市东南的古胥江。西风:秋风。白莲:荷花,泛指莲花。 译文:胥江边不远就有个小山头,山上还保存着一座祠堂。乘着秋风荡起船帆向西行去,白莲在秋天的湖水中绽放,夕阳下的村舍若隐若现。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鸳鸯湖棹歌 其十六 城北城南尽水乡,红薇径外是回塘。 千家晓阁纱窗拓,二月东风蕙草香。 注释 - 城北城南尽水乡: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城市的北面和南方都被水包围,展现了水乡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 红薇径外是回塘:红薇是指红色的薇草,这里指代一条小河或湖泊,“回塘”即曲折的池塘。这句话形容了一条弯曲的小溪边的美丽风景,增添了诗意。 - 千家晓阁纱窗拓:描述了清晨时分
【注释】 青𪅂:指水鸟青色的翅膀。白鹭:一种水鸟,形似鹭而小,善飞。湖堤:湖边长满草木的堤岸。罗潭庙:在杭州西湖中。西:方位词,西方。竹伞棕鞋:形容穿着简陋。尘不到:指没有尘土。秋风:指秋风吹拂。稻花:指稻田中的稻子。齐: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 首句写湖边的景色和农人劳作的情景。“青𪅂白鹭浴湖堤”,意思是说,湖边长满了草的堤岸上,白色的鹭鸶正在洗澡
注释: - 鸳鸯湖棹歌: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 - 巷西:指的是作者家乡的一个角落。 - 古塔画阑红:指古塔上的画栏被红色的栏杆装饰,显得格外美丽。 - 阁老厅门一径通:指的是通往阁楼老厅的门一直通向一条小路。 - 北楼骖筱地:指的是北楼旁边有一株竹子生长的地方。 - 蔷薇一丈晓庭中:指的是庭院中有一丈长的蔷薇,在早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注释】 鸳湖:即西湖。鸳鸯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西湖十景之一。棹歌:船夫在水面上划桨唱歌。宅西狷石:指宅子(别墅)西面的岩石。狷者,高傲也。旧名亭:原是一个亭台。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简称《五经》。曾侍先人:曾侍奉过祖父、父亲等长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家乡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宅西狷石旧名亭,曾侍先人说五经”
【注释】 鸳鸯湖: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为秦淮河支流。棹歌:船夫唱的歌谣。菜花:指油菜花。泾:一条水沟。半渔矶:一半是渔船的码头。檐卜林中尽竹扉:竹制的门扉掩映在竹林里。寒水:指清澈的水。同春水阔:和春天的水一样宽阔。比似下田肥:像秋天的田地那样肥沃。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归隐期间,诗人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菜花泾上半渔矶
木樨开后菊花开,黄雀霜螯载酒醅。 九日登高东塔寺,风沙终胜赫连台。 【解析】 1. 诗词原文: 木樨开后菊花开,黄雀霜螯载酒醅。 九日登高东塔寺,风沙终胜赫连台。 2. 译文注释: - “木樨”(mù xiǔ): 桂花,此处泛指桂花盛开的时节。 - “菊”(jú): 一种花卉的名字,常代表秋天的到来。 - “黄雀”: 一种鸟类,常用来象征秋天或节日的氛围。 - “霜螯”(zuāngáo)
. 注释: - 鸳鸯湖:指的是杭州西湖的一处名胜。 - 棹歌:船夫们唱的歌谣。 - 槐叶青时和冷淘:指槐树叶尚未变黄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收割小麦,用“和冷淘”来形容收割的忙碌景象。 - 槐叶浓时转桔槔:指槐树叶子由绿转黄时,农民用桔槔来灌溉庄稼。 - 槐叶黄时香稻熟,登场禾稼比墙高:指槐树叶子变黄时,稻谷已经成熟,农人在收获后把稻谷放在场上展示,其高度足以与墙壁相齐。 2. 译文: - 鸳鸯湖畔
【注释】 青𪅂:指水鸟青色的翅膀。白鹭:一种水鸟,形似鹭而小,善飞。湖堤:湖边长满草木的堤岸。罗潭庙:在杭州西湖中。西:方位词,西方。竹伞棕鞋:形容穿着简陋。尘不到:指没有尘土。秋风:指秋风吹拂。稻花:指稻田中的稻子。齐: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诗。 首句写湖边的景色和农人劳作的情景。“青𪅂白鹭浴湖堤”,意思是说,湖边长满了草的堤岸上,白色的鹭鸶正在洗澡
诗句原文: 参旗横照郡楼平,塔火初沉渔火生。 郭外城中十三寺,一时落月尽钟声。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首先,“参旗”可能指的是旌旗,在古代用于指引方向和标志军队的行进路线,此处用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郡楼,其形状如同参差排列的旗帜一般平展。接着,“塔火”指寺庙中灯火通明的景象,而“渔火生”则形象地描述了渔民夜间捕鱼时点亮的火把,为夜色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