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苍苍古墓松,后昆爱护仰棠同。
微风若向枝头鼓,恍似春深振蛰龙。
【注释】
薛墓:指唐代诗人薛逢的墓地。薛逢(公元817年—公元889年),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晚唐文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宾客。著有《薛氏集》、《东川甲乙集》、《上石公集》等。松涛:松树枝条随风起伏摆动,发出阵阵响声。后昆:子孙。微风:轻轻的风。枝头鼓:比喻风吹动松枝。振蛰龙:指春雷震动大地,使冬眠的蛇、虫等动物苏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唐诗》中收此诗一卷,共四首。此为其中第五篇。前四首分别描写了薛逢墓前的松树、墓后的古柏、墓旁的山峦、墓侧的流水,表现了这些自然景物与薛氏家族的历史渊源。而此篇则写墓前的古松,赞美其高大挺秀,生机盎然。全诗以松为主,托物抒情,借物言志,表达了对薛逢的敬仰之情。
“郁郁苍苍古墓松,后昆爱护仰棠同。”开头两句即写薛逢墓前的古松。这里用“郁郁苍苍”形容古松的苍老挺拔,“古墓松”既表明了这是一株千年老松,又暗示了薛逢的墓地年代久远。“后昆”指后代子孙,“爱护”则表示后人们非常珍爱这株松树,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般。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古松挺拔雄壮的画面,而且寄寓着作者对薛逢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微风若向枝头鼓,恍似春深振蛰龙。”第三句紧承前二句而来,继续描写松树的景象。这里用“微风”来形容风力并不大,却能吹动松枝发出阵阵声响。“振蛰龙”则是指春天到来时雷声隆隆,震得蛰伏的龙都惊醒了。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同时也暗喻出薛逢家族的后代们如同蛰伏的龙一样,在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薛氏墓地松树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诗人及其家族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