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子,起沔阳,夥颐沉沉称汉王。
橹箱连锁棚走马,乘潮东向吞天下。
奈何雁汊烧羊反间行,坏汝万里之长城。
铁挝击碎寿辉首,义帝沉江战且走。
饿鸮一声摩天风,目睛突出箭血红。
相士贵墓术不验,沙岸雨立朝班空。
虎斗龙争几朝暮,若翁业渔尚如故。
不识门前拥彗迎,不逢俎上分羹怒。
呜呼载尸安用镂金床,比之溺器七宝装,龙凤鞍帕真珠光。
刘鋹孟昶汰已甚,与乱同事罔不亡。
【注释】
沔阳:今湖北仙桃市。
夥颐(hu yí):形容马肥壮的样子。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雁汊:即雁门,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铁挝(wǔ zá):铁制的挝,即挝杖。
寿辉:刘义方的字。
业渔:隐居不仕的意思。
相士贵墓术:指占卜吉凶的人。
摩天风:形容大风如雷。
目睛突出箭血红:形容箭矢穿胸而入。
若翁:刘义方的号。
比之溺器:比喻像厕所里的马桶那样无用。
漕:通“槽”,牲口槽子。
孟昶、刘鋹: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和宋朝降臣刘鋹的并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写陈友谅的故事,对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进行抨击。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
第一章写陈友谅初起兵于沔阳,威震江东,成为当时的英雄人物。“沔阳”是陈友谅起兵的地方,“称汉王”说明他已控制了相当广大的地区,拥有相当强大的势力。这两句是说陈友谅的势力强大,威震四方。接着写陈友谅的野心很大,想吞并天下,“奈何雁汊烧羊反间行”,意思是说陈友谅虽然想吞并天下,但却遭到失败和被反间,说明陈友谅的野心虽大,但终因不得善终而失败。“坏汝万里之长城”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最后用“铁挝击碎寿辉首,义帝沉江战且走”一句,来写陈友谅失败的结局。义帝,指赵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当政时,陈友谅曾一度攻破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战且走”是陈友谅失败的结局。以上几句,写陈友谅的得势、野心、败北及死因。
第二章写陈友谅失败之后,他的部下刘义方仍坚持斗争,不肯投降。“饿鸮一声摩天风,目睛突出箭血红。”是说刘义方在战斗中英勇杀敌,直到牺牲。这一章是承上启下。
第三章写刘义方死后,其部下刘若翁仍坚持斗争。“相土贵墓术不验,沙岸雨立朝班空”二句,是说占卜的人说他的命运很不好,预言刘若翁将死于沙岸,但刘若翁却仍然坚持斗争,没有屈服。“虎斗龙争几朝暮,若翁业渔尚如故。”意思是说经过几朝几代的激烈斗争,刘若翁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像以前一样地打鱼。这二句是说刘若翁坚持斗争的态度。
第四章写刘若翁继续坚持斗争,但终究没有成功。“不识门前拥彗迎,不逢俎上分羹怒。”是说刘若翁不知道有人来迎接他,也没有人来给他分羹吃。这里以“拥彗迎”、“分羹怒”两个典故来形容刘若翁的处境。“呜呼载尸安用镂金床,比之溺器七宝装,龙凤鞍帕真珠光。”意思是说:你刘若翁已经死去,还用什么华丽的棺材?与其使用如此奢侈的棺椁,倒不如用一个普通的木匣子埋葬他吧!“与乱同事罔不亡”一句,是对刘若翁的劝慰。
第五章写刘若翁死后,他的部下们继续坚持斗争。“刘鋹孟昶汰已甚,与乱同事罔不亡。”是说南宋的统治者刘鋹和孟昶,都是跟着陈友谅一起造反的,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这一句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和批评。
全诗以“陈友谅”作为中心人物,从他起兵到失败再到部下的斗争,层层递进,最后以南宋统治者的下场作结。通过描写陈友谅、刘若翁等人的斗争,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的强烈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坚持斗争到底的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