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三伏时,农务方未已。
日中毛发焦,苦身事耘耔。
岂不愿休息,维草起宅矣。
格泽古所无,力作犹难恃。
民生实在勤,艰难有如此。
【译文】
农家在盛夏三伏天里,农活才刚刚开始。
中午时分头发焦灼,苦心耕耘锄禾下地。
谁不想休息呢,但只有草屋可以搭建。
这种用格泽覆盖的房屋,是古代所没有的。
努力耕种尚且难以为继,哪能不辛勤劳作呢?
民生实在要勤奋,艰难的境遇有如斯。
【注释】
- 田家:指农民。2. 三伏时:夏季最热的时候。3. 未已:还没有完。4. 耘耔:除草和播种。5. 维草起宅:只有草木可以搭盖房子。6. 格泽:用格(一种竹器)覆盖房屋以御雨。7. 艰难有如此:艰难的境遇如此。8. 实:的确。9. 艰:艰苦。10. 勤:勤劳。11. 难恃:不能依靠或维持。
赏析:
这首七绝,诗人借描写农村劳动人民的辛苦生活,揭露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和残酷压迫,表现了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的悲惨境遇。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三伏”,渲染了农民在炎日当空、酷暑逼人的环境中辛勤劳动的艰辛处境。二句写农民在中午时分仍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在田里劳作,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的辛勤和不易。“日中”二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突出了农民工作的紧张程度,而“毛发焦”又写出了农民的疲惫不堪。“苦身事耘耔”一句直陈其苦,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农民的辛劳与汗水。
三四句,写农民想休息却无处可歇之苦楚,更显出他们生活的艰辛。“岂不愿休息”表明农民对休息的渴望,但只能借助于草木来遮风挡雨;“惟草屋而已”,说明他们只能以草房栖身,这是他们唯一的避难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农民的贫困和无奈。
五六句承上启下,指出农民之所以想休息而不能休息的原因,是因为地主豪绅们为了牟取暴利,不顾百姓死活,肆意压榨农民的劳动力,让他们不得不拼命地干活。这里,“维”字表达了农民的无奈和悲愤。
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并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艰难有如此”,既写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又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心。“民生实在勤”,诗人认为农民的生活确实很辛苦,但农民们的勤奋精神值得人们赞扬。“艰难有如此”和“民生实在勤”两句一正一反,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性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的悲惨遭遇。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田间地头,感受着农民们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诗人还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