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一箱,书一驼。
行李西渡桑干河,桑干之水水扬波。
谏议大夫十二人,设筵张席离国门。
离国门,一何远,执手叮咛归莫晚。
主圣臣贤千载期,房杜魏宋是良师。
感君情,念君厚。
鹤怨猿啼虽可怜,金门好友应难负。
唱骊驹,重进酒,日暮西风几回首。
古来贤达皆相知,谁绘丹青传不朽。

【解析】

此诗是寄语中书侍郎房琯、杜鸿渐的。“衣一箱,书一驼”是说诗人带着行李去长安,一路上行囊里装着衣物,背上驮着书籍。这里用“箱”和“驼”两个物象,既表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辛苦,又表现出他对这次远行的自信与从容。“桑干之水水扬波”,桑干河的水势浩大、奔腾不息,比喻自己即将踏上仕途,前程似水、充满希望。“谏议大夫十二人”指房、杜、魏、宋等朝廷官员。“离国门,一何远”写诗人远离家乡,远赴京城长安,路途遥远,心情惆怅。“执手叮咛归莫晚”写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人深情的嘱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主圣臣贤千载期,房杜魏宋是良师”赞颂唐朝皇帝的英明,称赞房、杜、魏、宋等大臣的贤能,并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为国尽忠。这几句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感君情,念君厚”是说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义难以忘怀,他感谢朋友对自己的深情厚谊。“鹤怨猿啼虽可怜”,这是以鹤、猿的哀怨来表达自己的伤感。“金门好友应难负”,诗人想到自己将来如果能够进入朝廷,也一定会像金门一样受到赏识。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将要离开京城长安时的情景,他唱起骊歌,举杯相邀,向朋友们告别。“古来贤达皆相知,谁绘丹青传不朽”是说自古以来那些贤德的人都是相互了解的,谁又能将他们的美好形象画出来而流传后世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带着一箱衣物,背负着一驼书籍,西渡桑干河,桑干河水势汹涌、奔流不息。有十二位谏议大夫,在离国门很远的地方设下酒宴,为我饯行。你虽然远行在外,但不要过于担心,一定要早日归来。我们主上圣明、群臣贤能,希望你能够长久地任职于朝廷。我对你的深情厚意难以忘怀,你对我恩重如山,我对你十分感激。那鹤、猿的悲鸣哀叫,虽然令人怜惜,但我们也应该理解它们的心情。我来到京城长安后,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得到提拔,不辜负你的厚望。如今就要分别了,我要唱骊歌为你送行,再举杯向你敬酒道别。古往今来,凡是有才华的人都互相交往,谁能将我们之间的友情永远留在人间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语房琯、杜鸿渐的一首赠别之作。诗中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前途的自信和乐观。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行李西渡桑干河”。桑干河水势浩大、奔腾不息,比喻自己即将踏上仕途,前程似水、充满希望。

颔联写诗人远赴京师长安途中的所见所闻。“谏议大夫十二人”,指房、杜、魏、宋等朝廷官员。“张席离国门”,写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人深情的嘱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

颈联赞美唐代皇帝的英明和房、杜、魏、宋等大臣的贤能,同时表明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为国家尽忠。

尾联写诗人将要离开京城长安时的情景。“唱骊歌”,“金门好友”,诗人想到自己将来如果能够进入朝廷,也一定会像金门一样受到赏识。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将要离开京城长安时的情景,他唱起骊歌,举杯相邀,向朋友们告别。

全诗四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