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向芦沟桥畔行,潇潇时雨洒春城。
床头周易还携去,望断蓬山茜友生。

送韩康海还内丘

又向芦沟桥畔行,潇潇时雨洒春城。

床头周易还携去,望断蓬山茜友生。

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
  1. “又向芦沟桥畔行” - 再次走向芦沟桥边(可能是指送别之地)前进。
  2. “潇潇时雨洒春城” - 细密的小雨洒落在春天的京城中。
  3. “床头周易还携去” - 在床上整理《易经》(一种占卜之书)并携带它离开。
  4. “望断蓬山茜友生” - 望穿秋水,思念远方的朋友。
  • 译文
    在芦沟桥再次出发,春城细雨绵绵。
    整理《易经》带离,远望心中的朋友。

  • 关键词注释

  • “芦沟桥畔” - 指的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桥梁,也常作为诗歌意象。

  • “时雨” - 指春季或特定的季节的雨水,常用以表达细腻、温柔的情感。

  • “春城” - 泛指京城或城市,春天的象征。

  • “床头” - 指睡觉前的动作,这里可能暗示着离别前的整理和准备。

  • “周易” - 古代的一本重要占卜书籍。

  • “望断” - 形容对人或事思念至深,以至于视线所及之处都显得遥远。

  • “蓬山” -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中的蓬山,常用以比喻远方或不可及的地方。

  • “茜友生” - 可能是朋友的名字,茜色可能表示某种颜色或身份的标志,而“生”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亲近的人或者是友人。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在分别之际的情景和心情。诗中“又向芦沟桥畔行”,描绘了诗人再次前往送别的地点,显示出不舍与留恋;“潇潇时雨洒春城”,则通过雨的描述传达了季节感和氛围感,增添了一份愁绪和哀婉。
    “床头周易还携去”,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去的事物——如《易经》等——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的“望断蓬山茜友生”,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来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而又略带忧伤的别离场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