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隙流光十六年,重来正是晚秋天。
篱边黄菊英新吐,槛外青山色旧妍。
事业岂堪追丙魏,文章空自慕云渊。
相逢尽说秋成好,赢得高斋一晏眠。
【注释】
至真定: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
驹隙流光十六年:指作者从壮年至老,在官场上奔波了十六年。驹隙,骏马的四蹄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重来正是晚秋天:意谓作者此次重游,已是深秋时节。重来,第二次到来;正是,恰好是;晚秋,秋季的末尾。
篱边黄菊英新吐:篱边有黄色的菊花,花朵初开,犹如英姿飒爽的少年。
槛外青山色旧妍:槛外有青翠的山峦,色彩依旧鲜艳。槛,栏杆,泛指门户、窗棂等;旧妍,原有的美丽容颜。
事业岂堪追丙魏:事业岂能赶得上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王猛(字景略,前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那样杰出?丙魏,指曹操、王猛。
文章空自慕云渊:文章空自仰慕像张华、阮瑀这样的大作家(云渊,指阮籍,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他才华横溢,为官清廉,却一生不得志)。
相逢尽说秋成好:与友人相遇时,都说秋天收获的好。
赢得高斋一晏眠:因此得以高枕无忧地睡觉。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904年(唐天祐四年)作者晚年任真定县令时。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对名利看得很淡泊,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篇以议论为主,语言流畅,意境清新。
首联两句用典。《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曾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回答:“君清修微远,孤特异人也。”《世说新语·言语》载:曹操问王朗:“我何如卿?”朗答:“君犹屋也,明旦当复更高堂,不过与人同其大小耳。”后以“清修”比喻高尚的道德操行。这里用这两个典故,说明作者追求的是清修道德,而不屑于追逐名利地位。
颔联两句写景。作者来到真定时,正值秋末冬初,菊花盛开,山色依旧美好,这美景勾起了作者的怀旧之情。这两句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颈联两句议论。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但终究无法赶上曹操和王猛那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自己的文章虽美如云渊,但毕竟比不上张华、阮瑀那样杰出的文学家。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的自卑感和自愧感。
尾联两句抒情。作者感慨地说,既然这样,那么就不如好好地休息一天吧!这里的“晏眠”,就是安闲地入睡的意思。作者以退隐山林来安慰自己,表示要过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此诗以议论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实,格调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