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寒衣万里投,乱砧声里断云流。
发书有泪传青塞,罢织谁家倚翠楼。
绣被易凉人易远,回文难学婢难偷。
红绳足下仍牢系,妆阁归来句再酬。
雁字三十首次韵 其二十六:
珍重寒衣万里投,乱砧声里断云流。
发书有泪传青塞,罢织谁家倚翠楼。
绣被易凉人易远,回文难学婢难偷。
红绳足下仍牢系,妆阁归来句再酬。
注释:
- 雁字三十首次韵:这里指作者用诗歌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珍重寒衣万里投:珍重,珍惜、重视;寒衣,指冬天的衣服;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投,赠送、寄送。整句意为珍重地为家人送去千里之外的衣服,以御寒冬。
- 乱砧声里断云流:乱砧声,即捣衣的声音;断云流,形容砧声与云朵融为一体,仿佛云朵被切断后飘散开来。整句意为在乱砧声中,仿佛可以看到被切断的云雾在空中飘散。
- 发书有泪传青塞:发书,打开书信;青塞,指北方的边塞地区。整句意为打开书信时,泪水已经打湿了手指,仿佛将悲伤传递给了远方的亲人。
- 罢织谁家倚翠楼:罢织,停止纺织;倚翠楼,形容在楼上依靠着栏杆,眺望远方。整句意为在停纺之后,谁还在翠绿的楼阁中眺望远方?可能是家中的亲人或者友人。
- 绣被易凉人易远:绣被,精美的被子;易凉,容易感到寒冷;人易远,容易感到孤独或寂寞。整句意为精美的被子容易让人感到寒冷,而远方的人更容易感到孤单或寂寞。
- 回文难学婢难偷:回文,即反读文字;婢,仆人;难学,难以学习;难偷,难以偷窃。整句意为回文的文字很难学,而偷窃他人的文字更难以做到。
- 红绳足下仍牢系:红绳,红色的绳子;足下,脚下;仍牢系,仍然牢固地系住。整句意为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红线仍然牢固地系住,象征着忠诚和坚守。
- 妆阁归来句再酬:妆阁,化妆用的梳妆台;归来,回到故乡;句再酬,再次作诗酬答。整句意为回到故乡之后,再次作诗酬谢那些给予自己关爱和支持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真挚情感。全诗以雁字作为主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首句“珍重寒衣万里投”,诗人以珍重的心情为家人送去千里之外的衣服,以抵御寒冬的侵袭。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关怀之情,又体现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次句“乱砧声里断云流”描绘了诗人在捣衣声中感受到的情景,如同看到被切断的云雾在空中飘散。这一景象既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亲人深深的牵挂。
接着第三句“发书有泪传青塞”,诗人在拆开书信时,泪水已经打湿了手指,仿佛把悲伤传递给了远方的亲人。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体现了他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第四句“罢织谁家倚翠楼”,诗人在停纺之后,不知道是谁还在翠绿的楼阁中眺望远方。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五句“绣被易凉人易远”进一步描绘了美丽的被子容易让人感到寒冷,而远方的人更容易感到孤单或寂寞。这句既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
最后一句“回文难学婢难偷”则巧妙地运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他人智慧的赞叹和对偷窃行为的谴责。这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守。
最后一句“红绳足下仍牢系”以红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句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也展示了他对家庭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以雁字为主题,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也为诗歌增色不少,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真挚流露又有艺术的巧妙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