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著述,魏绛智谋,方冀博望归来,锁钥北门镇西夏;
小范声名,大苏家世,遽随赤松游去,憾填东海吊南丰。

【解析】

“子云著述,魏绛智谋”一句出自《左传.宣公十七年》记载的一段故事,晋大夫韩宣子(韩厥)在鲁国游览时,见到叔向(名起)的家室十分简陋,感叹说:“人家都说叔向是德行高尚的人,他家里却如此贫寒!”叔向回答说:“我听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家子弟虽没有经过严格的学习锻炼,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叔向果然成为了晋国有名的贤臣。韩宣子对叔向的才智和品行十分欣赏,就派人把叔向请到晋都城去,让他担任了中军尉的职务。

“方冀博望归来,锁钥北门镇西夏;”一句中的“博望”,即张骞。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线,并带回了西域许多国家的地图、地理书籍以及音乐、舞蹈、种植、饲养等技术。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范声名,大苏家世,遽随赤松游去,憾填东海吊南丰。”一句中,“小范”,指范仲淹。范仲淹在北宋年间曾担任过两任宰相,他的一生可谓辉煌灿烂。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多州通判、知州、参知政事等职,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

“大苏家世”一句中,“大苏”,指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弟苏辙以散文著称于世,被后人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但他始终不改变其爱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在诗文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苏轼的诗、词、赋、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杰出。其诗题材广阔,风格豪放,清新豪爽,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常言“发纤秾于字外,寄至味于言外”;其词融文学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善于表达豪放之情,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其文纵横恣肆,豪迈奔放,有惊世骇俗之作;其散文的成就也在唐宋诸家中最高。苏轼还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文人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句中所说的“恨填东海吊南丰”,意谓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途经赣县(今江西赣州)时,写下了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全联运用典故,抒发了对先哲们功业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悲痛。

上联首句点出两位人物:一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曾任太史令,负责编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称帝,建立新朝。为了巩固政权,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王莽先后三次下令逮捕反对王莽的大臣和学者。当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也受到牵连,被迫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封他为右校王,命他撰写一部古代史书——《史记》。后来因为李陵事件,他被处以腐刑(宫刑)。他忍辱负重,发愤继续完成了中国历代“正史”中的第一巨著《史记》。

上联次句提到另一位人物:东汉时期的名相、政治家、军事家张良。张良是留侯张良字子房,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汉初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被封为留侯。他年轻时喜欢读书和打铁,为人慷慨有大节。楚汉战争时,他先在项羽手下做执戟卫士,后投靠刘邦。刘邦当上皇帝后,他被任命为韩国司徒(三公之一)兼侍中的太傅。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六年),英布谋反刘邦,张良设计将其降服。此后,张良又先后为陈平、韩信策划奇计,使他们屡立战功。公元前192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后返回关中途中病死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临死前嘱咐儿子要善待留侯。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四月二十八日,张良去世。临终之时,他将自己的后代子孙全部召来,嘱托道:“你们一定要辅佐刘邦的儿子继位成为天子,千万不要像你祖上那样失败啊!”

下联则提及两位宋代人物:范仲淹(996-1066)、苏东坡(1037-1101)。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使国家富强。他倡导儒学,重视文教事业,提倡文人应当具备道德修养。他提倡廉洁政治,力戒贪污。由于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世人尊称为“范文正公”。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中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他的作品有《东坡七记》、《东坡志林》、《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其笔力刚健而灵动飘逸,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特色。他的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个人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司马迁和张良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垂不朽!

下联接着写道:子云著述,魏绛智谋,方冀博望归来,锁钥北门镇西夏;小范声名,大苏家世,遽随赤松游去,憾填东海吊南丰。这里的“子云著述”指的是汉代经学家董仲舒。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西汉后期儒家思想发展的最高峰。董仲舒在政治上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理论等观点,并强调“春秋之大义”,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传授的圣人之道。在哲学上提出了元气自然论,认为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构成。董仲舒还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了汉代流行的灾异现象和迷信观念。他的学说影响了西汉以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下联的“大苏家世”“小范声名”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辙父子和范仲淹父子。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嘉祐集》《几腹集》《老庄传》《六一杯》《辨奸论》《衡论》《送石昌言使北引》等。苏洵的文章雄健峭拔、议论精辟犀利、气势磅礴酣畅淋漓、语言质朴流畅、文采飞扬、辞藻华丽、富有情韵,对后世影响很大。苏洵的侄子、儿子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遗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嘉祐集》《诗病五物格言》等。苏辙的散文与其父齐名,世称“二苏”。苏轼(1037-1101),字子瞻,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东坡七记》《东坡志林》《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但他始终不改变其爱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在诗文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诗、词、赋、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杰出。其诗题材广阔,风格豪放,清新豪爽,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常言“发纤秾于字外,寄至味于言外”;其词融文学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善于表达豪放之情,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其文纵横恣肆,豪迈奔放,有惊世骇俗之作;其散文的成就也在唐宋诸家中最高。苏轼还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文人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联接着说:苏轼与范仲淹同为一代名臣,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但他始终不改变其爱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在诗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诗、词、赋、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杰出。其诗题材广阔,风格豪放,清新豪爽,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常言“发纤秾于字外,寄至味于言外”;其词融文学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善于表达豪放之情,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其散文纵横恣肆,豪迈奔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