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斯可矣;一以贯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诗文,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四书对: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四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其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大学》《中庸》和《孟子》都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须熟读、背诵的经典。“四书”的出处,最早见于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周南·关雎》《尚书·大传》《礼记·经解》所作的疏文。宋代以后,朱熹将《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材。四书对: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四书中的三则名言。

再斯可矣;一以贯之。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只要我坚持学习,那么我就能够做到仁德兼备。一以贯之:意思是说,只要我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那么我就能够把仁义贯穿于我的一生,并始终保持着这种状态。

【答案】

(1)《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译文:只要我持之以恒地学习,就能够做到仁德兼备。只要我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就能够把仁义贯彻到我的一生,并且始终保持着这种状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习是一种美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乐趣,通过学习可以结交朋友,获得快乐。最后指出,学习应该贯穿一生始终,这样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