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杏争桃别作丛,春来皆逊此花红。
可无粉水重施的,何用丹砂更守宫。
醉里忽惊朱鹭下,雾中疑有绛纱笼。
当年曾记秋千畔,飘飏榴裙血色同。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比杏争桃别作丛,春来皆逊此花红。
- 注释: “比杏争桃”比喻杜鹃与其他花朵的竞争,而“别作丛”则表示杜鹃独自成簇,与众不同。“春来皆逊此花红”说明在春天里,其他花卉都逊色于杜鹃的红色。
- 译文: 杜鹃比其他花更艳丽,独自绽放成簇,在春天来临时,其他花朵都显得逊色。
- 可无粉水重施的,何用丹砂更守宫。
- 注释: “粉水”指涂有红色粉末的水彩或染料,这里用来描绘杜鹃花艳丽的颜色。“丹砂”是一种矿物颜料,也用来描绘红色的花。“守宫”可能是指一种动物或昆虫,用来象征保护和守护的意思。
- 译文: 无需再涂上红色粉末,为何要用丹砂这种颜料来装饰?
- 醉里忽惊朱鹭下,雾中疑有绛纱笼。
- 注释: “朱鹭”是红色的鹤,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色。“绛纱笼”形容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译文: 我在醉酒时,忽然看到一只红色的鹤在飞翔;雾中我怀疑被一层红纱笼罩着。
- 当年曾记秋千畔,飘飏榴裙血色同。
- 注释: “秋千畔”指的是当年经常玩耍的地方,即秋天荡秋千的地方。“飘飏”意为飘逸飞扬,“榴裙血色同”指的是石榴花瓣的红色与秋千上的裙子颜色相同。
- 译文: 当年我经常在秋千旁边玩耍,那时我穿着红色的裙子,石榴花瓣的红色与我的裙子颜色相同,仿佛是同色。
整首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鹃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作者以“比杏争桃别作丛,春来皆逊此花红”开篇,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杜鹃花的独特魅力。接着,“可无粉水重施的,何用丹砂更守宫”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赞美,无需人工修饰,就能展现出如此艳丽的色彩。第三句“醉里忽惊朱鹭下,雾中疑有绛纱笼”描绘了作者在酒醉中看到的美丽景象,以及雾中的神秘感。最后一句“当年曾记秋千畔,飘飏榴裙血色同”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在的杜鹃花相映成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