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古塞垣,极目风尘昏。
蔓草萦枯骨,惊沙走断魂。
炊烟生独戍,候火出孤墩。
亭障无人实,凭谁达至尊。
【解析】
本诗为边塞诗。诗人描绘了边关荒凉、萧条的景象,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心之情。“亭障无人实”是关键所在。
【答案】
译文:
荒芜的古长城边陲,我极目远望,只见漫天黄沙遮断视线。
蔓草缠绕着枯骨,飞沙走石,使人们惊恐万分,魂魄离散。
炊烟升腾在孤独戍所上空,候火在荒废的土丘中燃起。
边塞险要之处没有防守之人,谁来传达我的忠诚之情?
赏析:
首句“萧条古塞垣”交代了时间、空间、环境,勾勒出塞外辽阔而苍凉的景色画面。“古”字点明这是边塞,也写出了岁月的久远,历史的沉重。
次句“极目风尘昏”,写诗人极目远眺,只见漫天黄沙遮断视线,暗写战乱之久,烽台之残败。
第三句“蔓草萦枯骨,惊沙走断魂”,“藤草缠绕着枯骨”,以“蔓”“枯”“惊”“断魂”等词语形象刻画出悲凉凄苦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四句:“炊烟生独戍,候火出孤墩”,写烽火台上烟火升起,士兵正在等待命令。“炊烟生”与前两句中的“黄沙”“蔓草”、“惊沙”相呼应,更衬托出了环境的荒凉。“候火出孤墩”,表现了守边的将士们的寂寞无聊。
第五句“亭障无人实”,是说亭障无人防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
最后一句“凭谁达至尊”,意思是说只有请君王来解救危局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诗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君王的期盼。